【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撰文 | 宋文法

近年来,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高消费会导致肥胖以及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

含糖饮料(SSB)被定义为含有添加热量甜味剂的饮料,而人工甜味饮料(ASB)是含有非营养性人工甜味剂饮料。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还与中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在中国,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占首位,每10例死亡中就有4例死于CVD。

2024年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科技大学市东医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旗下"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Sweetened Beverages,Genetic Susceptibility,and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无糖饮料,都与心房颤动风险增加相关。与不喝的人相比,每周喝2升人工甜味剂饮料、含糖饮料的人,患心房颤动风险分别增加20%、10%。相比之下,每周喝1升纯果汁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了8%。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06-2010年间加入UK Biobank长期健康研究的201856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6岁,基线时没有心房颤动,并且有可用的遗传数据,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饮料摄入量,分析了含糖饮料(SSB)、人工甜味饮料(ASB)和纯果汁(PJ)的摄入量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的关联。

在平均10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9362例心房颤动病例。

研究发现,与不喝任何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摄入2升或以上人工甜味剂饮料、含糖饮料的人,患心房颤动风险分别增加20%、10%。

相比之下,每周摄入1升纯果汁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了8%。

含糖饮料、人工甜味饮料和纯果汁的房颤累计发病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心房颤动遗传易感性,分析发现,无论遗传易感性如何,每周饮用摄入2升或以上人工甜味剂饮料的心房颤动风险都很高。

与低遗传风险且不喝任何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摄入2升或以上人工甜味剂饮料的高遗传风险者,患心房颤动风险最高,高3.51倍;每周摄入1升纯果汁低遗传风险者,患心房颤动风险最低,降低23%。

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和吸烟对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当前吸烟者每周摄入2升或以上含糖饮料,心房颤动风险增加31%,而戒烟者或从不吸烟者则没有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根据这些发现,我们建议人们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人工甜味剂和含糖饮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喝低糖、低热量的人工甜味剂饮料是健康的,它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对于含糖、无糖饮料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表示,首先,胰岛素抵抗可能发挥中介作用,从含糖饮料中吸收的果糖促进脂肪生成,从而导致代谢并发症,包括肝脏胰岛素抵抗。其次,也可能是由于身体对人造甜味剂的某些特定反应引起的,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糖精和安赛蜜等。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是第一项在大型前瞻性研究队列中分析不同甜味饮料的摄入量与房颤之间关系的研究,尽管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含糖、无糖饮料对心血管的不利影响,但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不能证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综上,结果表明,每周摄入2升或以上人工甜味剂饮料、含糖饮料与心房颤动风险增加相关,每周摄入1升纯果汁与心房颤动风险适度降低相关,研究建议人应减少或避免喝人工甜味剂和含糖饮料,水是最好的选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61/CIRCEP.123.012145

助力医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医学科技创新转化!

评审指导 | 语言服务 | 格式化处理 | 选刊指导

基础方案设计 | 数据挖掘 | 数据分析

项目设计指导 | 项目调整优化 | 项目设计评审

内容分享:
【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