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最近一个月的当红炸子鸡非姚安娜莫属。

她以一种新奇而接地气的模式闯开了娱乐圈的大门,走入千千万万百姓家中,引无数人争相模仿。

什么模式呢?

真人吃鸡模式。

左,右,上,over。

诶,你看看,看看,是不是完美还原了吃鸡游戏中的动作,搁一般演员压根做不到,但姚安娜做到了。

她不仅做到,还能更上一层楼。

最后这一收手的疑惑,直接把游戏上升了一个level。

“人呢?跑了?”

你在游戏里看不到吧?

现在看到了,还是姚安娜演的,那你赚了。

紧接着,看下一个画面。

依然是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表情。

不掺水,不糊弄,兢兢业业完成真人吃鸡任务,满分。

再看一个画面。

还是如此。

咻咻咻咻咻,拿着小枪的人快速前进,发现一个米缸,打开看看,咻。

米缸里的米都能吓到起立。

开个玩笑,这里其实不是米缸,而是一个暗道,但网上一传十十传百,传成姚安娜对着米缸咻咻咻。

姚安娜不介意,她有她的节奏。

咻,撤回,兴奋到发笑。

吼,吐舌头,缩回,再吼。

这节奏独树一帜,导演看了都不好改动。

于是在姚安娜和导演的共同努力下,盘出了如今的当红炸子鸡。

人们吐槽她又关注她,笑她又模仿她,甚至脑海里还会自动关联上一些相似之物。

此情此景像极了2023年的那个夏天。

《我的人间烟火》播出时,看杨洋会想起方头明。

《安乐传》播出时,看热巴会想起人猿泰山。

姚安娜能做到比肩顶流的程度,实属不易。

可观众就是这么冷漠,关注是关注,认可是认可,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出于对姚安娜演技的“肯定”,最后给她的新作打了4.7分。

一星都给的姚安娜。

网友:不怕富二代玩物丧志,就怕她踌躇满志。

踌躇满志的姚安娜心态不错。

面对大批量吐槽,很淡定。

说“接受善意的批评与建议,尊重所有的喜欢与不喜欢”。

但这部剧的导演就不那么淡定了。

从《猎冰》播出后,屡次为姚安娜发声。

之前汪海林吐槽姚安娜没有表演天赋,顺势思维发散了一下,扯了些别的。

《猎冰》导演高群书回怼:演戏有问题可以讨论,但和犯罪的人类比有失汪海林的身份。

并认为行业前辈对年轻人不要灭杀,不要辱骂。

之后又在采访中说富二代标签掩盖了姚安娜的努力。

就这部戏而言,导演可以给姚安娜打60分,及格。

而且导演认为表演没有天赋,没有磨不出来的演员,只有快慢之分。像张颂文张译等的好演技都是依靠多年的积累努力。

这偏爱属实是过了。

要说前面回汪海林的话,有几分道理。

前辈对新人演员是可以扶持一下,很多演技好的老演员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佘诗曼当年被批小鸡仔一样的台词,后来磨着磨着征服了观众,张曼玉一开始是花瓶,后来开了窍然后封神。

给予中肯的评价的确有助于进步。

像姚安娜之前在《去有风的地方》里面,演一个人设讨喜的镶边配角,大家觉得并不出戏。

小卖部老板,憨中带着一点可爱,是OK的。

但在《猎冰》里面,她演的愣头青警察,戏份重,社会身份也特殊,姚安娜稍稍一动,问题就完全暴露。

肢体僵硬,面部表情失控,要么散发着一种茫然无措又像重度近视没戴眼镜的感觉,要么就是用力过度。

导演把把关,调教一下,可以改善。

毕竟高群书是有代表作的导演。

7.5的《东京审判》。

8.4的《风声》。

9.1的《征服》。

媒体说他是中国警匪剧领军人物,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调教一个新人演员应该是在行的。

调教指点都可以,但一味夸努力是真的不行,说表演不需要天赋就更不行。

现在的观众,不喜欢听“努力”这个词。

做一份工,努力是应该的。

且,横店的群演很努力,剧组的文替武替很努力,188线的小演员很努力,大家都挺努力,但努力之后得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所以导演这个夸,还真不如不夸,起反作用。

而说回这个剧,目前我追到十四集,真的觉得蛮可惜的。

故事是个好故事,张颂文也是个好演员。

他演的角色黄宗伟,是个制毒高手,有原型的。

原型叫刘招华,是“佛系三毒枭之一”。

先介绍佛系三毒枭,如果不论正负面影响,个个都是传奇人物。

一个叫谭晓林,外号“缅北毒王”和缅北的“小四川”。

他是1962年出生,老家在四川省乐至县,家里很贫困,只上了一年高中便辍学。

发达起来,是因为当了大毒枭的乘龙快婿。

1986年,谭晓林从四川老家到云南边境一带打工,偶然认识了缅甸大毒枭杨国栋的女儿,两年后两人结婚。之后在毒贩的引导下,谭晓林也走上了贩毒这条不归路。

1992年,谭晓林的妻子被吸毒者杀害。同年,他又结识了缅甸大毒枭并成为其乘龙快婿,几年间,谭晓林开始在泰国和缅甸边境做毒品生意,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控制中缅边境上50%的毒品交易,贩卖运输毒品海洛因达2吨多,麻黄素3吨。

2001年4月,谭晓林被捕。2004年被判处死刑。

至于为什么叫“佛系三毒枭”,因为缅甸佛教兴旺,普遍信佛。谭晓林拉拢很多关系靠的就是借佛上位。

第二个叫陈炳锡,外号“冰毒之王”。

56年出生,广东省普宁市人。

他自幼丧父,只有一个哥哥与腿患疾病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由于家里穷,初中没有读完就辍学,在家种田。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炳锡和同村的陈宝玉结婚。后来发家主要是改革开放后承包村办企业斗笠厂和服装厂,做生意赚钱后,买了住宅楼和商铺,经营卖观赏鱼的鸿发水族馆。

赚到钱后,他还做公益,给村里修建学校出了30多万,修建陈氏祖祠给了20万等等。

这之后,陈炳锡贩毒,主要是贩卖海洛因,销往美国和泰国等地。至于做大就是认识刘招华。

一个制毒,一个贩毒,一个出技术一个出钱,两人一拍即合在流沙开了一家冰毒厂,排出来的腐蚀性极强的污水嚯嚯了村民不少的鱼。

陈刘二人合作,在1999年1月至10月的短短10个月内,生产出了至少12.36吨冰毒,并分别运回广州和普宁进行销售。

之后在警方追捕下,一路逃亡至泰国。

2003年,陈炳锡联系合作伙伴,让其汇1200万元给自己,因此暴露,被泰国警方在泰国一家潮汕菜饭馆里抓获。2009年被执行死刑。

至于他为什么叫“佛系三毒枭”,因为他是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

而说到刘招华,他是三个人里经历最具故事性的一个。

当过兵,在法院工作过,走私,制毒,从商,见义勇为,什么都干过。脑子极其聪明好用。

65年出生,福建省福安市人。

12岁父亲病逝,之后辍学,初中时拿过化学竞赛二等奖。

他辍学后去参军,因为表现优越很快被升为排长,然后耍心思提前转业,进入了法院工作,期间表现优秀。

1991年,刘招华因为工作关系认识了不少台湾商人,干起了走私汽车、电器的买卖。

后来走私干不成,他就干起了贩毒的生意。

而毒就是他自己造。

砸了几十万搞研发,又找西安交大教授以做减肥药为由取经,最后治冰成功。(那个教授后来知道,特别后悔,觉得自己造了天大的孽)

原本他知道国内打击贩毒的力度,让合作伙伴不要在国内卖,但伙伴没听,最后被抓,而他在逃跑过程中顺便找了两任老婆。

逃跑的细节可以仔细看一下↓

心理素质相当过人。

在湖南投资了旅游项目;在普宁拍了婚纱照,被拿来做灯箱广告;骑自行车逃过追捕;开了彩票店,自己中过100万,然后捐给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因为他感兴趣;后来去桂林,以一敌三斗小偷上了报纸,自己投了1700万研发抗肿瘤药物;后来又在追捕时躲山洞,留下“到此一游”的话,以及买化学书学习。

9年逃亡之路↓

笑着聊自己如何躲避警察↓

中彩票↓

在桂林和当地人的合影↓

以及他以一敌三的报道↓

2004年快要被抓时,还和一起吃饭的商人开玩笑,问像不像自己。

至于为何通缉却一直没抓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他样貌变胖有关。

2005年最终落网,那一年他正好40岁。

被捕时很淡定,信佛的都比较信命数。

而且他这个人很有意思。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抬高自己,被抓后,说自己的毒品只给外国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他要用冰毒打开国外的大门。

且表示做冰毒没有成就感,种红豆杉才有成就感。

他的律师也是往这个方面辩,恳请法庭网开一面,让刘招华今后还能有机会贡献出有益于禁毒事业或医药研究的力量。

最终依旧被判死刑,2009年9月15日执行。

从刘招华的过往经历来看,这个人面上和气,内里狡诈猖狂自负,张颂文演的没毛病,而且故事原型饱满,对于塑造人物也很有帮助。

坏就坏在这个剧的警察线实在太糟糕,尤其是姚安娜的线。

这就导致观众看剧时很分裂。

看张颂文的线:哇,精彩,刺激。看警察线:糟糕又降智。

至于为什么糟糕,因为一开始就糟糕,各大平台都认为的糟糕,但他们没改。

那怎么个糟糕法呢?

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警员第一次破案就变成全能高手,一人抵一个队。

把其他人衬托得都是废物。

找人,她一问小女孩就找到了。

查踪迹,她能顺着脚印一走走出很远。

可没有下雨,哪儿来那么多泥巴的脚印?

找线索,她也一下找到关键。

就连抓人,都是靠她的聪明才智把人给堵住。

包括判断男主死没死,她也有着出色的直觉和狂躁的态度。

咱就说,女主在哪儿,哪儿就是高光。

要不干脆改个剧名叫《重生之我在警局当上帝》?

仔细一想,这个愿望对于姚安娜来说还挺好实现的。

就看家里给不给帮助。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