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自改开以来,深圳几乎都是中国城市的样板或标杆:

  它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最善待民营企业家的城市、最鼓励创业者的城市……

  2021-2022,深圳这座样板之城突然蒙了尘:

  深房理、炒房之城、人口外流、外贸缩水、脱实向虚、产业外迁……

  但在2023年,

  那个熟悉的深圳,终于又回来了。

  深圳人口暴增200万!

  去年初,缠绕在深圳身上的最大负面是:人口负增长。

  根据深圳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深圳常住人口1766.18万人,相较2021年减少1.98万人。

  2022年,是深圳立市43年以来人口首次负增长!

  此消息一出,互联网上一片哀嚎——

深圳完犊子了!连中国最年轻的城市,都扛不住人口这一关! 该!这就是高房价闹的!房价再敢这么涨,年轻人迟早都要跑干净! 这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负增长趋势一旦形成,深圳人口只会逐年加速外流!

  时隔一年之后,深圳连续公布了三项不同口径的人口数据。

  1、社区登记总人口,增长超200万。

  在“2024年深圳迎新茶话会”上公布数据显示:

  2023年,深圳社区登记总人口达2163.77万人。

  相比较2022年,增长了9.79,常住人口增加超200万人。

  2、地铁客流量,增长近300万人次。

  有人可能会说,社区登记总人口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够精确。

  那我们再来看地铁客流量,这总是个常态化的日常数据,属于相对精确的动态数据。

  下面这张图,是深圳2019-2023年的地铁峰值客流量对比数据。

  2023年,深圳地铁客流量连续7次刷新历史记录。

  相比较2022年和疫情前的2019年,客流量增加300万人次以上!

  地铁客流量暴增的背后,也是人口增长的支撑。

  3、社保缴纳人口,新增19.66万。

  根据深圳社保局统计数据,2023年深圳新增社保缴纳人口达1255.99万,新增19.66万。

  社保缴纳人口的新增,也就意味着城市人口和就业人口的双重增加。

  这是三大口径中最扎实的一项数据,因为社保的缴纳是要拿真金白银出来的。

  叠加以上三重数据,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2023年,深圳已经走出“人口负增长”的陷阱!

  人口不仅增加了,且根据地铁人流量和社区登记总人口显示:

  深圳单年人口增长突破200万,有可能是2023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

  那个熟悉的深圳,终于又回来了。

  重回一线城市增长冠军!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好奇:

  为什么?

  为什么2023年深圳人口会出现大规模回流和激增?

  答案在经济与产业!

  经济和产业,是人口变化的基础。人口流入的背后,一定是经济和产业的增长。

  接下来,请与我共同打开2023年的深圳经济图景。但凡耐心看完,你只会更加笃定:那个熟悉的深圳,又回来了。

  1、经济增速,再次领跑一线城市。

  下面这张图,是2023年北上广深经济增长对比。

  通过上面这张图,我们发现——

  2023年,深圳GDP增长达到6%,位居内地四大一线城市第1。

  与此同时,

  深圳还是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跑赢全国平均增速的城市(2023年,全国GDP增速5.2%)。

  2、工业第一城+科创第一城。

  支撑深圳经济增速领跑一线城市的核心支柱是什么?

  既不是互联网,也不是金融,更不是房地产。

  是工业,是制造业!

  深圳是全球主流一线城市中,制造业占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

  新加坡、东京、香港和纽约等城市,制造业占比普遍在10%以下,而深圳的制造业占比高达30%以上。

  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8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

  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蝉联全国城市“双第一”,深圳稳坐中国“工业第一城”。

  当我们打开深圳工业总产值之下的更多细分项:深圳工业第一城的背后,实际来自于科技第一城的支撑。

  2023年的深圳,先后实现——

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14489.68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880亿,占GDP5.81%,仅次于北京; 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排名全国第一;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12家,全国第一; 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4年全国第一。

  也就是说,

  深圳经济增速的领跑,既是制造业的支撑,更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

  3、全国通缩,深圳通胀。

  整个2023年,始终有个阴影盘旋在中国经济的上空:通缩。

  ——消费不振,投资额下滑。

  反观深圳2023年的投资与消费:逆势上行!

  2023年,深圳全市社零总额首次破万亿,达10486.19亿元,同比增长7.8%。

  ——深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8%。而全国平均数据只有0.2%,甚至10-12月还是连续3月负增长。

  2023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民间投资增速为4.2%。

  ——反观全国平均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3%,民间投资增速为-0.2%。

  “全国通缩,深圳通胀”,是对深圳去年消费与投资的精确概括。

  如此艰难环境下,

  能有这八个字的概括,实属难能可贵!

  4、出口第一城+民营经济第一城。

  众所周知,2023年的全国出口数据不太好:全国出口增速,仅为0.6%。

  而深圳,

  2023年出口增速高达12.5%,出口额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2023年的全国民营经济数据也不太好:不创业、不投资、不开店,被奉为圭臬。

  而深圳,

  2023年新设商事主体56.5万户,增长26.4%,总数达422.6万户,总量和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以上,就是关于2023年深圳经济的四大底色——

  经济增速再次领跑一线城市,

  稳坐工业第一城和科创第一城,

  跃升出口第一城和民营活力第一城,

  全国一片通缩之下仍然能保持温和通胀。

  那个熟悉的深圳,终于又回来了!

  1992年,那位老人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发出了那段振聋发聩的声音。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条件;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0余年过去,当我们重陷时代迷雾之时,蓦然回首:

  这两年什么最珍贵?

  还是发展,还是增长!

  时隔30余年,深圳仍然是迷雾时代里的那一束光。

  当全社会人口红利消失之时,

  深圳仍能凭借经济与产业的增速吸引上百万的人口流入;

  当投资和消费增长失速之时,

  深圳仍然能走出通缩阴影,保持着相对温和的良性通胀;

  当出口和民营信心低迷之时,

  深圳仍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出口增速和相对活跃的民营活力;

  当地产下行和固投不振之时,

  深圳仍能保持制造业立市的初衷,以产业转型领跑一线经济增速。

  曾经我们都以为,深圳老了。

  不再像以前那般持续领跑、积极探索、风头正劲、敢打敢拼,而是沉沦为一个普通的超级城市,也炒房、也投机、也脱实向虚、也留不住年轻人。

  站在2024,回望2023——

  深圳凭借人口经济、工业科创、民营主体、出口消费和固投的全方位增长,依然值得我们再叫一声“经济特区”。

  新年伊始,我们将启动新一轮的城市考察。

  考察首站,就放在特区深圳!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