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2019年8月28日,“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红卫兵头目聂元梓在北医三院逝世,终年98岁。

聂元梓早在数年前就签字同意死后遗体捐献给医院,她的亲属也表示,会完成老人的遗愿。

五大红卫兵头目之一

1921年,聂元梓出生于河南省滑县留固镇西尖庄。她的祖上是有名的医生,靠行医积攒下很大的家产。

聂元梓出生时,聂家已经是滑县的大地主家庭。除了占有大片耕地外,她父亲还在城里开了一家中医药铺。

在哥哥聂真影响下,聂家几个兄妹相继投身革命。1938年1月,聂元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次年被选送到延安学习。

在学校里,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女干部清晨在操场上跑步的身影,这个人就是聂元梓。

此时的她,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与同学很少交往,但在开学习讨论会时却能讲得头头是道。

抗日战争胜利后,聂元梓被组织派往东北工作。

1963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调一批理论上强、有一定革命经历的领导干部到北京的重点高校中担任中层领导职务。

聂元梓由此调入北京大学,出任经济系副主任,并于次年调任北大哲学系党总支书记。

特殊历史时期开始后,她很快成为了风云人物。

1966年5月25日,聂元梓与另外6位教师,在北大食堂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

标题一下子点了三个领导人的名字,迅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称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

一时间,北大校内议论纷纷,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褒贬参半。

特殊时期初期,是聂元梓最活跃的时期。她因一张大字报而“一炮走红”,成了全国著名的红卫兵五大领袖之一。每天都有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向她“学习经验”。

聂元梓还亲自出面到各种“大会”上去演讲,鼓动各单位的造反派夺权。在少奇同志、朱老总等一大批领导人被污蔑的背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聂元梓所作所为,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满,毛主席、周总理也发现她“有问题”。

1969年11月,聂元梓被下放到江西省鲤鱼洲北大分校农场劳动;1971年初,她被隔离审查,限制行动自由。

晚年的反思与辩解

特殊时期结束后,聂元梓被捕入狱。1983年3月,她被北京市中级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判刑17年。

当年7月27日,聂元梓被送到北京市远郊县一监牢服刑。

据看守介绍:“这个女犯人,各方面表现还好,就是不认罪。”

她在申诉书中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的:

“我的错误是执行主席的指示中发生的错误,没有参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没有触犯刑律。我的问题应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地解决,才能达到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目的。”

1984年,监狱方面允许聂元梓保外就医;2000年,刑期满后,她真正获得了人身自由。

此时的她已经年近80,一个人住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套单元房里,饮食起居都由自己照料。

晚年的聂元梓,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腰椎骨严重错位等多种疾病,平时很少出门。她没有工资,更没有退休金,靠着每月从街道领取的600元生活费过活。

因为聂元梓曾是风云人物,关注她的人很多。有一些传记作者千方百计要采访她,都被婉言拒绝。

聂元梓告诉亲属,住的地方不要对外公开,她自己则很少抛头露面。因为她过于低调,甚至闹了好几次“乌龙”。

1994年,国内一个很有名的传记作者写文章称“聂元梓已经死了”,引起一阵轰动;2000年,又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她已经死了。

聂元梓过去的一些熟人给她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对此,聂元梓一笑置之,幽默地说:“没想到,时隔六年,我又死了一次。”

有人劝她打官司,追究作者和报社的责任。聂元梓听后,只说了一句:“哎,打什么官司。”

晚年的聂元梓对当年的过错有所反思,但是也为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辩解。

只是无论如何,那张轰动一时的大字报,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负面作用,是永远也抹不掉的。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