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峥嵘岁月中,涌现出许多令人铭记的名字和英勇事迹,其中郭汝瑰的一生显得尤为传奇。

他之所以被誉为“传奇”,乃是因为他在明面上为蒋介石谋划军事策略,而在幕后默默地掌握着流向解放区的关键情报。

郭汝瑰曾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内,经历丰富,然而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他毫不掩饰地表示:在整个国民党军队中,他真正仰慕的只有两个人,甚至连他的上司蒋介石也不在其中。

令他钦佩的第一位人物是傅作义。

在郭汝瑰晚年时,他将大部分时间和心血投入到著书编写中。

他的作品不仅包括备受关注的《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还有一部近四十万字的回忆录。

这部回忆录以郭汝瑰个人的生平和成长为起点,穿越抗日战争、停战谈判、解放战争直至率部起义,披露了大量作者亲历和亲见的细节。

众所周知,郭汝瑰因深受蒋介石亲信陈诚的信任而在国民党内崭露头角,一度官运亨通,三仕三迁,最终成为国防部作战厅长,合法合规地主持指挥战斗的方方面面。

在他表达“佩服”的人中,傅作义是其中之一,他被广泛誉为“抗日名将”。

某人经历了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还积极参与了中原大战,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傅被委任为华北“剿总”司令,最终顺应历史潮流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郭汝瑰对傅作义的评价极高,主要是基于长期的军事协作和交流的观察。

在回忆录中,郭汝瑰详细记录了发生在1948年的一件事。

当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三大战役阶段,双方实力此消彼长,正面决战即将展开。

蒋介石亲自来到北平,指挥作战并鼓舞士气,甚至视察了葫芦岛。

然而,在傅作义等人殷切期望蒋介石主持大局、紧急确定军事方案以掌握战场主动之际,蒋介石却突然表示有急事,需先赴上海,然后才能前往南京主持“双十节”的活动。

这个决定令傅作义觉得事有蹊跷,郭汝瑰也觉得难以理解。

傅作义希望郭能向蒋介石提出建议,促使他考虑“对东北、华北采取主动”,尽早召开作战会议,特别是决定太原和承德应该如何应对。

鉴于战局形势,郭汝瑰也认同傅作义的建议,认为“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不及时做好准备就会步步被动。

然而,郭汝瑰对于自己被通知迅速离开南京赶往上海,却并没有完全了解事件的原因。通知他的人表示蒋介石有急事需要处理,却并未要求他随同,而是建议他搭乘另一架飞机直接返回南京。

在战事紧张的当下,这样的举动已经让人们感到意外。而后公布的原因更是令当事人大感意外。

原来,蒋介石在临阵之际“脱离岗位”,是为了亲自前往上海解决孔令侃的问题。

蒋经国此前为了挽救经济困境,打击投机,平抑物价,发动了强有力的“上海打虎行动”。

从他的言论和行动来看,这次行动并非敷衍了事。他将投机违法者称为“祸国败类”、“豪门资本”,宣称“不惜以人头来平抑物价!”

他甚至组织了“青年服务队”与警察局合作执法,对投机违法者进行抓捕和处决。

在一系列铁腕操作下,上海的物价在一段时间内得以稳定,原本危机四伏的经济局势似乎有所好转。

然而,当蒋经国将火力集中在孔祥熙之子、自己的表弟孔令侃身上,情况就变得截然不同。

电影《大决战》中详细展现了一桩历史事件,发生在锦州解放之后。

宋美龄表面上是为了探望丈夫,实际上却是敦促他亲自前往上海解决孔令侃的问题。

当时,媒体几乎把蒋经国捧上了天,称他是全党上下的救命王牌,是“蒋青天”、“活包公”、“雍正皇帝”甚至“经济沙皇”。然而,孔令侃却是一个无法抓捕甚至无法惩罚的人物,他身后代表的势力甚至连蒋介石亲自出手都无法镇压。

宋美龄对此深感忧虑,她认为需要采取行动,因此敦促蒋介石亲自前往上海。在北平等待讨论下一步战略计划的傅作义只能接受被搁置的命运。

电影虽然在细节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整体上按照历史事实叙述了这一事件。

宋美龄火速派遣援军,蒋介石亲自降临,介入蒋经国的打击孔令侃行动。结果,孔令侃的危机被成功化解。

然而,这一事件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上海,鸿兴证券杜维屏原本已经被蒋经国扣留,但有了孔令侃的前车之鉴,蒋经国无法再对其他人采取强硬手段,只能通过罚款来应对。

最终,蒋经国不得不承认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并称这一失败“比济南失守更为严重”。

郭汝瑰在回忆录中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认为蒋介石在轻重缺失方面暴露无遗。尽管他是全军最高统帅,在全国战略关键时刻,却远不如傅作义那样具有观照全局、战略层面远见的领导力。

有不少人与郭汝瑰持有相似观点,比如在《辽沈战役概述》中,杜聿明曾提到,此后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批评相当激烈,称蒋为“不爱江山爱美人”,对其他属下也颇有微词。

蒋介石的其他部下,如试图劝阻蒋介石上海之行的徐永昌,也在日记中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不满。

然而,郭汝瑰对蒋介石的军事才能评价不高,并非仅仅因为上述事例。事实上,郭汝瑰作为作战厅厅长,长期与蒋介石密切接触方案、计划和指示,对蒋介石在军事战略领域的能力有深刻了解,远胜于其他军官将领。

在郭汝瑰看来,蒋介石身为主帅,却不愿在没有即时获取前线情报的情况下充分放权,坚持“遥控指挥”,这在军事上是相当不明智的决策。

在南麻、淄川战区,蒋介石远离前线,基于过时情报和主观臆断直接指挥战斗。然而,他未能清楚了解解放军主力位置,更无法预测其动向,这样的决策显然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

对于蒋介石亲自参与编纂、列为黄埔军校教材的《曾胡治兵语录》,郭汝瑰认为其早已过时,无法适应当今军事理论和战略实践,总结为“结硬寨,打呆仗”。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