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孔孟之道告诉我们:

“人之初,性本善。”

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我们普遍认为,他们是善良的,是纯洁的。

与世间的丑陋、邪恶毫无瓜葛。

然而一桩桩未成年人犯罪案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三观。

让人不禁将心中的天平倾向了“性恶论”……

骇人听闻,8名中学生活埋21岁男子

2021年7月末,有一条暴力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视频中一群男孩对着一个男子拳打脚踢,还把他的上衣扒光进行羞辱。

拍摄者是一个女孩,面对如此骇人的场景,她不光不报警、告知家长或老师。

反而边围观、边拍摄、边哼歌,显然是习以为常,甚至以此为乐。

事情到这里还仅仅是个开始。

7月30日,一名男子报案称自己的儿子毛强(化名,21岁)失踪了。

经调查毛强正是之前视频中被殴打、欺辱的男子。

8月1日,警方将涉案的8名未成年人抓捕归案。

经他们供述,7月29日、30日期间,他们多次殴打毛强。

致其晕厥后,他们将他活埋在了郊外山坡。

随后,警方在他们指认的地点挖到了被掩埋的毛强的尸体。

而几个年幼的孩子,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缘由,竟然是因为“爱情”。

经查,死者毛强与犯罪嫌疑人郭刚(化名,14岁)的女友相识后,疑似跟踪其女友。

郭刚对此感到不满,于是集结了几个兄弟,对毛强进行报复。

一起感情纠纷,甚至可能只是个误会,竟然被一群孩子演变成了命案。

已经读中学的14岁的少年,什么不懂?

他们明知道活埋一个人他必死无疑,但还是那样做了。

残忍至极、目无法度、毫无人性,故意、恶意极大!

却又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很可能会被从轻发落,无法施以死刑,实在令人愤懑!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电影《误杀》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成年人有好坏之分,孩子也是一样。

未成年群体普遍的单纯无邪我们不该否认,但个别的丧心病狂我们也要防范。

2019年10月20日,大连发生了一起毁三观的杀人案。

10岁女孩淇淇,身中七刀而亡。

尸体衣衫不整,生前疑似遭到猥亵。

而杀人凶手,竟然是她同一小区的邻家哥哥,13岁男孩蔡某。

据调查,案发当天,淇淇刚从兴趣班下课回家。

路上碰见了蔡某,两人之前一起上过托管班,算是点头之交。

蔡某哄骗淇淇到自己家中,随后试图侵犯淇淇。

淇淇剧烈反抗,蔡某恼羞成怒,对淇淇拳打脚踢,最后用家中菜刀连砍7刀致其死亡。

杀人后的蔡某不光毫无悔意,还将淇淇的尸体拖入家附近的灌木丛中藏匿。

随后不慌不忙地加入了找淇淇的队伍中,甚至若无其事地问淇淇爸爸:

“你女儿找着没有?”

待尸体被发现后,他还出现在案发现场,与群众一起围观。

回家后在同学群里装作无关人员,侃侃而谈,并明确强调自己“虚岁14”。

可见,他非常清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例。

我们甚至可以推断他在作案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退路。

当年《未成年保护法》尚未修订,14岁以下未成年罪犯确实是免于刑责的。

最终,杀人犯蔡某仅被判三年收容教养。

这起案子引起社会对“未成年犯罪免刑责年龄”的热议。

人们普遍认为,14岁已经拥有了健全的思维,掌握了道德、伦理的规律,应该承担刑事责任。

2021年3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由14周岁调整至12周岁。

这一改变可谓大快人心:

法律应该保护年幼无知的孩子,但也不该放过任何一个披着弱者外衣的恶魔!

青少年普遍早熟

别再说“他还是个孩子”

东野圭吾在《彷徨之刃》中写过一句话:

“犯罪哪里分大人和小孩,只有坏人而已。”

但我们却总是对孩子“开后门”,觉得孩子“年纪小”、“不懂事”。

发展心理学认为,一个孩子的道德观、善恶观在5~7岁的阶段就已经成型了。

孩子在身心还很弱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也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趋利避害。

教育心理学则认为,孩子10岁的时候,三观就已经基本定型。

14岁则会形成成熟的自我意识,拥有完整、独立的自我思维。

这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准成年人”了。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孩子们接触的信息更加繁杂。

本该随着生活阅历丰富的知识、见闻,已经随着网络,以一种超前的速度进入了孩子们的视野。

传播学专家波兹曼认为,这是“童年的消逝”。

孩子们的信息面,早就与成年人一致了。

关于犯罪,关于性,关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有些未成年人懂的比成年人还多。

另一方面,物质、饮食的丰富让他们的身体发育也不断加速。

简言之,现在的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越来越“早熟”了。

可是教育、法律等方方面面似乎都还没有跟上孩子们的“早熟”。

一叶障目般将孩子一律视为“无害”、“弱者”。

正如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说的那样:

“很多孩子已经不再单纯,不再简单,可是大人们还是把孩子想象得很简单,这是真正令人深思的。”

坏,是不分年龄的。

别再用长辈的慈爱滤镜,去把所有孩子看作天使。

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

“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虽然极个别孩子可能真的是天生的“反社会人格”,但我仍然相信,大部分的孩子是一张白纸。

一切的规则、制度、观点、教养、礼貌、知识……都是父母、老师、社会在后天教给他的。

所以,当我们谴责未成年犯罪者、呼吁法律改进的同时,也应当反思自己是否尽到了一个成年人应尽的责任。

对待我们的后代、晚辈,对待社会上我们见到的行为不当的孩子。

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纠正和教化他们!

相信只要教育完善、法律严明,未成年犯罪的悲剧,一定会越来越少!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