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大定了之后,又觉得阿维塔12智界S7香了,怎么办?”

在高合HiPhi Y车友圈内,一位用户发出了这样一则帖子。更令人感到玩味的是,评论区中,一位网友说到:

“劝你还是退订,高合真的全方位拉胯,特别你是在上海…相信我…老老实实换蔚来小鹏之类的吧。”末了,该网友还附上一个扶额哭笑的emoji。

一来一回的问答,几乎将高合这个已经被挤压至新能源汽车行业边缘的品牌的老底,揭了个底朝天。

要知道,在诞生之初,高合自诩为“高端智能纯电品牌”,首款车型HiPhi X的售价上限直接来到了80万。而后的事实却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来到2023年后,自降身价、放低姿态的高合推出起售价下探至30万级别的HiPhi Y,相比HiPhi X直接打了对折。

即便如此,面对“谪仙”一般的高合,消费者认知中其依旧不如似乎被高合降维打击的蔚来、小鹏。

事实上,该网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消费者主导的市场对高合的态度。根据某专业汽车平台发布的数据,2023年11月份,HiPhi Y的月销量为573台,HiPhi X和HiPhi Z的销量分别为16台和107台,全系车型加总后也未到1000台。

而蔚来、小鹏在内的新势力,单品月销量都不止这个数字。

销量规模无法提升,对于企图走量的HiPhi Y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此前,更是有消息传出高合进行大规模裁员,有些部门的裁员比例更是高达50%。尽管高合以“针对部分员工进行优化调整,但这属于正常的管理行为”为理由,依旧避免不了品牌已经被边缘化、淘汰化的现状。

早先,沙特投资部与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超过400亿人民币的协议。但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看,中东土豪的“钞能力”,恐怕也无法帮丁磊盘活与中国消费者八字不合、已经“半死不活”的高合。

造梦者的南柯一梦

虽然如今的高合已经被逼退到市场边缘,但最初诞生的时候,高合也曾和中国消费者有过一段“蜜月期”。

资料显示,高合是华人运通旗下的品牌,创始人为曾经和乐视超级汽车渊源颇深的丁磊。

丁磊并不像少数新势力创始人那般带着浓厚的半路出家、跨行造车的色彩,反而积累了大量关于造车和品牌经营的经验。

进入上汽工作十数年后,丁磊又先后担任浦东新区副区长,任职期间引进了特斯拉。不知是不是大洋彼岸的马斯克给了丁磊灵感,随后丁磊和贾跃亭携手,加盟乐视成为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担任乐视超级汽车全球副董事长、执行董事、中国亚太地区副董事等职务。

“旧汽车人的新造车梦”,丁磊曾经在个人社交媒体简介中如此写道。

上汽和乐视两段履职经历,的确符合丁磊此言。但其后,乐视危机重重、贾跃亭败走美利坚,丁磊不得不另起炉灶、自寻实现造车梦的法门。于是乎,高合应运而生。

2020年,高合汽车首款车型HiPhi X在北京车展全球上市,官方售价直接被定为了57—80万元。放在当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高合的调子起得明显过高。但出人意料的是,同年9月份,(丨)对卡宴“篡位”成功、直接来到5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车销量榜第一名的位置。

即便该细分市场本就对手不多,但抢到头排的HiPhi X无疑佐证了一点:彼时的高合,是得到了目标用户群体认可的。

丁磊的“新造车梦”拥有一个美好的开端,然而却没能将这份美好延展下去。

2022年,时隔一年后,高合推出了第二款产品HiPhi Z,价格区间有所降低,售价区间为61—63万元,但对比市场上其余纯电品牌的产品,HiPhi Z的定位仍然维持在高位。

只不过这一次,消费者对于HiPhi Z的高姿态,从认可转为了拒绝。2022年全年,HiPhi X和HiPhi Z两款车全年累计销量也仅有4349台,平均到每个月仅有363台,单品销量则要再打对折。

任何车企在中国市场,想要冲上去的前提都是活下去,要维持财报的美丽、销量的美丽。鉴于此,2023年,高合推出一款售价“亲民”的走量产品HiPhi Y,其后还推出了更入门级的HiPhi Z城市版。

但事实再一次证明,消费者对高合的态度是我看一看、但我不买。数据显示,HiPhi Y的第一个完整销售月8月份,上险量仅有1067台。9、10、11月份,该车的销量也分别仅有1556台、1606台、573台。

对比起售价比HiPhi Y还要高的,后者11月份的月销量高达11955台。很显然,不是消费者买不起,是消费者不想买你的产品而已。

丁磊曾有过宏大的目标:“中国市场中50万元以上汽车产品保有量大概在120万辆,如果其中30%转化为电动汽车,接近40万辆,而50万元的价位现在也没几款车可以选择,这里面如果有10%的人买HiPhiX,月销就不止2000辆。”

从HiPhi X三位数的销量来看,丁磊的理想未免过于丰满;从走量车型HiPhi Y的惨状来看,高合面临的现实过于骨感。

八字不合,怪不得消费者

丁磊梦碎、高合被市场竞争逼退,并不全然是大环境的原因,当然也不能从消费者身上去找借口。

归根结底,致力于成为“全球豪华电动汽车标杆品牌”的高合和中国消费者八字不合,要由高合自己背锅。

无论是瞄准钱包不虚的高净值人群的HiPhi X和HiPhi Z,还是瞄准中产阶级的HiPhi Y,二者想要让目标消费者点头认可,就必须至少在产品内核、品牌形象以及服务体验三个方面拿出足够的说服力。

高合赋予自身的定位,天然地决定了高合必须始于产品、成于体验、终于精神,全链路地让目标消费者感到花出去的钱是值得的。

但高合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在产品层面,品牌创立后丁磊的做法不是带领高合潜心钻研智能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而是继承了合资品牌的“沉疴”——拿来主义。代工厂是东风悦达起亚,电池包来自宁德时代,电机来自联电,雷达来自安波福。

主攻家用车市场的比亚迪尚且兢兢业业多年拿出DM-i技术取悦消费者,长城、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尚且每年投入巨额研发资金打磨新能源技术、电子电气架构。

莫说30万级别的蔚来、理想的产品,就是15万级别的家用产品,你都能从中找到不胜枚举的技术成果。但在高合的三款产品身上,我们见不到丝毫内涵,只见盲目粗暴组装造就的没有灵魂的应付之作。

其次,是服务体验。高端豪华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极其注重服务体验,这也解释了产品均价极高的蔚来为什么能收割消费者的芳心。

而高合带来的服务体验是:给用户刨坑。

今年11月22日,一位HiPhi Y的用户向相关媒体反映,9月份因为销售说下个月品牌权益会退坡、现在买最好,于是便订了车。并且,销售承诺会向该用户赠送两万四千积分。

然而,提车七天后,该车型降价1.8万且赠送充电桩,相关工作人员还声称是用户要求销售虚假挂单。

一款高端产品降价求生、且相关服务人员闪烁其词,这是一个高端品牌该有的表现吗?

值得注意的是,糟糕的服务体验,不止一位车主体验过。

最后,精神亦即品牌形象。

2024年伊始,高合就身陷舆论漩涡,有消息称高合汽车出现了“供应商不发货,现金流断裂”的问题。尽管此后高合汽车给予了迅速“辟谣”,但无论是踩在危险红线上的销量表现,还是外部市场竞争角逐的加剧,都让这份传闻的可信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这则传闻消息的爆出,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为数不多想要试一试高合的消费者的购买欲。

桩桩件件,都让高合的形象一落千丈、跌到地心。

别怪消费者不青睐,八字不合,是高合应得的后果。

事实上,面对这样的高合,中东土豪也并非真正的人傻钱多。愿意为高合输血,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该巨额投资必须用于沙特境内的合资企业。

羊毛出在羊身上,无利不起早,这些道理,亘古不变。

一个无人在意但值得注意的事情是,2022年,大本营本在上海的高合“移居”青岛。从资源机会多的国际大都市迁至普通新一线城市,芸芸众生是为了获得安稳,那高合是为了什么呢?不待在上海,是高合不想吗?

对不高端、不体面、无资金、无销量的高合来说,远离中国市场把仅存不多的灵魂彻底“出卖”给沙特,是否才是更好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