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03年,27岁的邰丽华拒绝了国外富商的求婚,转身嫁给了一个普通小伙,
两年后,她在春晚的舞台上一舞成名,由她领舞的舞蹈《千手观音》惊艳了所有人,
她端庄秀丽的扮相让无数观众为之感到惋惜:
“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怎么就是一个聋哑人呢?”
事实上,邰丽华的残疾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成的,
在听不到掌声的世界里,她顽强拼搏,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只是在成名之后,邰丽华就“消失”了,在舞台上很难再看到她的身影,
很多人都好奇,成名后的她,去了哪里?
一个聋哑人嫁给正常人,她的生活,又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01
1976年,湖北宜昌的一户普通人家,迎来了一个女婴,
男人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抱在怀里,上下打量个不停,
孩子的母亲有些虚弱的问:
“孩子像谁?长得漂亮吗?”
男人笑呵呵的回答:
“漂不漂亮不重要,只要你们母女平安,孩子能平安长大,我就很知足了。”
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就是邰丽华。
邰丽华的父亲在船厂工作,是一个普通工人,
母亲在一家小公司当会计,是一个小职员,
因为女儿的到来,夫妻两人都干劲十足,对生活充满了期望。
他们对于邰丽华,也是万般宠爱,一有时间就教她怎么喊爸爸妈妈,
而邰丽华也很聪明,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清晰地说出一些简单词汇,
说话要比同龄孩子早很多。
可是在邰丽华两岁那年,一场高烧,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邰丽华连续两三天高烧不退,父母一下慌了神,急匆匆的把她抱到了医院,
医生简单询问之后,就给她打了一针,
神奇的是,没过多长时间,邰丽华的烧就退了,父母也欢天喜地的回家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邰丽华开始喊耳朵疼,
但她实在是太小了,根本就表达不清楚,父母也没有当回事,
就这样,邰丽华的病被耽搁了。
第一个发现邰丽华听力有问题的,还是托儿所的老师,
有一天,一群小朋友在外边玩,当老师喊他们回教室的时候,
所有小朋友都回去了,只有邰丽华还在自顾自地玩,
不管老师怎么呼喊,她都不回头。
父母得知这一情况后,有点不相信,
于是他们就在晚上的时候关掉灯,然后跟邰丽华说话,
可邰丽华却没有任何的反应。
这时,父母彻底慌了,第二天就带着邰丽华赶到了医院,
最终的检查结果令他们难以接受,邰丽华竟然真的失聪了,
而失聪的原因,则是邰丽华发高烧时,医生给她打了链霉素。
02
听力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尽管医生说得很清楚,
可邰丽华的父母还是心存侥幸,他们带着邰丽华跑遍了半个中国,
所有的大医院都去了,可结果都是一样的。
更让父母揪心的是,年纪尚小的邰丽华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听不见了,
她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快乐的玩耍,在父亲的怀里打滚撒娇。
在那个医药匮乏的年代,虽然像邰丽华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但他们却从未想过,悲剧会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生。
邰丽华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是在五六岁的时候。
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玩一种叫“听声辨音”的游戏,
别的小朋友都玩的笑声不断,乐此不疲,
可轮到邰丽华的时候,邰丽华却没有任何的反应,她的世界一片安静,
她只能惶恐的睁着眼睛,看着周围的人都对她指指点点。
回到家里之后,邰丽华含糊不清的向父母表达,自己这是怎么了,
父亲不忍心让她难过,便告诉她:
“你从很小的时候就听不见了。”
邰丽华此时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转眼,邰丽华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可仅仅过了一周,
老师就让父母把她领了回去:
“这个孩子我们实在是教不了,即便是在第一排,她也什么都听不到。”
回家之后,邰丽华就变成了一个闷葫芦,
每天搬个板凳,坐在家门口看别的孩子背着书包上下学,
有个别孩子比较调皮,发现邰丽华后,就会捡个小石子扔向她,
邰丽华伤心的大哭,想向父母诉说她的委屈,可她说都说不出来,
父母看到这种场景,心都碎了。
最后夫妻两人商量,把邰丽华送到聋哑学校去读书,
在那里,都是和邰丽华一样的孩子,他们不奢求这样能改变什么,
只希望邰丽华能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事实证明,父母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聋哑学校的一节声律课,彻底改变了邰丽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所谓的声律课,就是老师一边弹琴,一边使劲的敲鼓,让声音能有多大就有多大,
大到站在地板上的人,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地板的震动,
就是这种有节奏的震动,让邰丽华认识到,
原来,这就是声音,这就是音乐,这么的美妙。
通过声律课,邰丽华喜欢上了音乐,她最喜欢做的事情,
就是把收音机的喇叭贴在脸上,然后去感受喇叭的震动。
在喜欢音乐的同时,她还喜欢上了舞蹈,
只要电视里播放舞蹈类的节目,邰丽华就会双眼紧盯着电视,眼皮都不眨一下,
她虽然听不到,也不能唱,但她四肢健全,是可以跳舞的啊。
渐渐的,父亲也发现了邰丽华喜欢跳舞,便为她买了一双舞鞋,
收到礼物的那天,邰丽华抱着舞鞋在床上又蹦又跳,穿在脚上向父母炫耀,
父母见此很是欣慰,邰丽华终于在她无声的世界里,
找到了一样可以与她产生共鸣的东西,那就是舞蹈。
一切也确如父母所想的那样,在以后的日子里,
舞蹈就成为了邰丽华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她通过跳舞,来感受声音和音乐的存在。
03
学习跳舞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邰丽华来说就更难了,
因为听不到节拍,她经常跳着跳着就发现自己和别人跳的不一样了,
慌乱之下,她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又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
当母亲发现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时候,流下了心疼的眼泪,便想阻止她继续学下去,
可父亲却拦住了母亲,并且告诉母亲:
“她跟正常孩子不一样,她只能吃更多的苦,才能有机会搏出一个未来,我们不要阻止她。”
父亲的语气很坚定,可私下里,他比母亲哭的次数还要多。
03
1991年,邰丽华该读中学了,可宜昌并没有这个阶段的聋哑学校,
想要继续学习,只能去武汉。
看着才15岁的邰丽华,父母狠了狠心,把她送到了武汉,
在父母离开的时候,邰丽华哭着追赶他们,他们拿出纸笔,
给邰丽华写了一句话:
“只有留在这里,你的未来才有更多可能性,我们回去给你挣学费,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邰丽华看了一眼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竟然已经有了白发,
藏在黑发中间,显得特别的突兀。
在学校里,邰丽华非常地努力,她凭借自己的舞蹈特长,多次登上舞台,
在一次表演中,她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一位老师看中,便把她推荐给了艺术团。
可是,邰丽华虽然学过一些舞蹈,但并不是专业的,
她在艺术团表演了一段舞蹈后,艺术团的老师纷纷摇头,她的很多动作都不规范,
最后,偌大的排练厅就只剩下邰丽华一个人,她被丢在了这里。
邰丽华大哭一场后,发现哭泣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会引来别人的同情,
于是她借助这个机会,跟着艺术团里的舞蹈老师发奋学习,
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就穿坏了好几双舞鞋,但她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1992年,“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在意大利举行,
凡是来参加的,无一不是舞蹈界的明星。
而邰丽华作为唯一的一名残疾人,竟然也登上了斯卡拉大剧院的舞台,
表演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舞蹈《敦煌彩塑》,
台下观众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她的认可和钦佩。
在取得一些成绩后,邰丽华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她最喜欢的舞蹈家就是杨丽萍,对她的孔雀舞非常向往,
为了学会这支舞,她多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