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12月里,一波接一波的寒潮南下,让我国一些地方真真实实感受了一下冬天的滋味。中国气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12月我国华北、黄淮、东北多地气温偏低显著,部分地区气温偏低达到2~4度。但对比起来,中西部地区气温偏高显著,这么来看的话,冷暖其实就是各占半壁江山的状态,综合起来平均一下基本上就是“不冷不热”,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一、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

实际上,在过去的2023年里,偏暖也是这一年的天气主题,不知道你是否感觉到了这一年的热情?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感觉是正确的。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7度,较常年(9.9度)偏高0.8度,为1961年以来最高,打破了2021年10.5度的记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1度。山东、辽宁、新疆、贵州、云南、天津、湖南、河北、四川、河南、北京、内蒙古、广西等13个省(市、区)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共12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这样的最暖一年,让人不禁想起了全球变暖的问题。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平均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致。全球变暖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的上升,生态系统的破坏,农业和人类健康的威胁等。根据目前的推测,2023年很有可能是人类观测史上最热一年,而且未来几十年内,全球气温还将继续上升,可能达到或超过1.5度的临界值。

那么,2023年我国的均温破纪录是不是也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呢?答案是既是又不是。全球变暖是一个长期的、全球性的趋势,它会影响到各地区的气候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地方每一年都会变暖。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地形、植被等。其中,海洋环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也可以引起一些周期性的气候现象,比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二、1月还要继续暖?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和中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会改变全球的风场和降水分布,影响到各地的气候。厄尔尼诺现象通常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持续时间从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厄尔尼诺现象的对立面是拉尼娜现象,它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和中部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它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但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2023年已经发生了厄尔尼诺,这个厄尔尼诺现象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改变了我国的气候模式,是推动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的气候因子之一。

2024年1月,进入1月以来,我国冷空气持续失踪,大范围的雾霾持续影响中东部,1月3日这天,下午14点的整点气温图上可见,下午我国零上的范围已经蔓延到了东北南部,华北平原几乎清一色的零上,部分地区气温甚至达到10度左右,在1月显得已经暖意融融了,那么,2024年的气温会不会继续保持偏高呢?1月是不是要继续暖下去?

答案是不一定。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预计1月份冷空气阶段性活跃,中东部地区冷暖变化大,预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4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上旬前期(中等)、上旬后期(弱)、中旬后期(中等)、下旬后期(弱)。这意味着,1月份不一定一直暖,而是要特别小心过山车式的气温起伏变化。

当然,国家气候中心此前也已经明确指出,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这意味着,今冬最终平均起来暖冬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冷空气的威力,从过去的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上看,在偏暖的天气过后,也可能出现极端的寒冷天气。因此大家也不能轻视,需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同时也要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寒潮的危害。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