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时至今日
曾几何时,如果你敢在网上说,电商野蛮发展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评论区九成的人会持反对态度。素质好一点的会说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电商取代实体零售是大势所趋。素质差一些的就会骂作者是黑心房东、无良奸商,实体店没有存在的价值。
时至今日,你在网上发表同样的观点,评论区至少有五成的人是支持关闭电商的,甚至形容取缔电商行业是“一鲸落,万物生”。随着电商这些年的发展。传统电商、外卖电商、旅游电商、社区电商、直播电商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22年中华总工会的统计,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就业人口8400万,但大学应届生、职场达人却普遍感受到了职场的丝丝寒意,失业再就业成为很多人焦虑的源头。
曾几何时,各大批发市场,大型百货商店,商业街专卖店人流鼎沸。知名的不知名的,一二三四线影视歌体明星,商品代言的宣传路牌随处可见。
时至今日,曾经一个代言费几十上百万的明星们消失在大街小巷,却出现在直播带货的手机里。一年房租花费百万的知名主持人卖面巾纸;身价上亿的明星大腕在直播间,卖力的吆喝着自己都嗤之以鼻的九块九包邮;享受正师级待遇并且家喻户晓的老艺术家,在“白酒战场”上演了一段精彩的“潘嘎之交”。
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对于富人阶层,电商对于他们来讲是可有可无的,他们永远不缺赚钱的机会和消费的能力。他们可以利用电商赚钱,但他们却不会依赖电商生活。
对电商最依赖的群体,恰恰是“在电商享受廉价商品,却期望在实体店流通领域找到高薪工作”的打工阶层。不愿意跑外卖、送快递、站流水线的大学毕业生,百分百都是电商的“死忠粉”,但恰恰是电商模式剥夺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工厂直接通过电商模式销售商品,不再依赖业务部门天南海北的出差,节省大量的差旅费;不再依赖市场部门出终端陈列方案和广宣方案,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广宣费用。节省的成本全部通过降价回馈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同时也剥夺了这些消费者作为打工人的工作岗位,市场开拓、管理、销售、调研、广告宣传的大部分岗位被裁撤,销售部只需要联系平台小二,市场部只需要美工做图。付费推广取代了广告公司,摄影工作室取代了市场部。
国家级媒体曾鼓励广大的应届毕业生“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网上讨伐之声此起彼伏。曾经有一个可以选择穿长衫工作的机会,大家却选择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现实中,大家做了选择,那么就要在享受福利的同时付出代价。
尾大不掉,为时已晚
现在很多人在网上说取缔电商,恢复实体店零售,拯救就业形势。但现在为时已晚。这和房地产行业何其相似,取缔电商无异于房地产硬着陆。取消电商后,实体店经济需要时间来恢复,但恢复这段时间普通老百姓将面临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商品价格暴涨,但实体店零售相关工作岗位需求并不能迅速恢复,依赖于电商行业的从业人员却会迅速失业。老百姓将面临着失业和高价商品的双重压力。
房地产是前车之鉴,有一线希望国家都不会允许房地产行业硬着陆,虽然很多人希望房子跌成白菜价,但部分地区的房子暴跌后的结果已经显现,失业叠加房产暴跌,多少人一夜回到解放前,首付打水漂,节衣缩食还贷款打水漂,房子被法拍,能不成为老赖就算成功上岸,辛苦打拼半辈子换来一穷二白。
电商的硬着陆虽然不会像房地产硬着陆“刀刀见血”,但电商的硬着陆会像温水煮青蛙那样,让普通打工人痛不欲生。
大势已成,顺势而为
现在电商对实体店零售的影响妇孺皆知,但很多人还要奋不顾身地押上全部身家投入其中,难道你认为自己是传说中的天选之人?是百年难遇的经商奇才?一边抱怨电商对经济的危害,一边电商买买买;一边知道实体店零售举步维艰,一边倾家荡产的进军实体店赴死。
如果家里有矿,父母有乌纱,你大可逆势而为,成则再创辉煌,败则继承万贯家财。如果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尚存一丝自知之明,那结不起婚就躺平,养不起孩子就丁克,工厂欠薪就日结,购物只网购,投资远离实体店,开源节流才是人间正道。努力奋斗≠盲目投资
种因必结果。十多年来全民努力的支持电商经济,实体店零售行业终于摇摇欲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投资远离实体店零售行业。
该送外卖送外卖,该送快递送快递,该进工厂进工厂,赚钱不易,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