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专家建议拆除毛主席纪念堂雕像,一位士兵怒怼道:

“谁敢拆毛主席的雕像试试!想动雕像就先从我身上踏过去!”

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苏联前领袖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就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起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自那之后,一场斯大林的“拆像”风波,席卷了全苏联。

等到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联盟轰然倒塌,各地的人们又纷纷用金属缆线推倒列宁的雕像,然后用榔头和大锤将雕像砸烂。

就如同列宁和斯大林在苏联的地位,毛主席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也早已不只是伟大的开国领袖,而是象征着一种共产主义精神信仰。

那么,为何还是有专家会提出拆除毛主席雕像的建议?

毛主席雕像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噩耗传来,人民们哭天抢地、万古同悲。

尽管毛主席生前说过:“不必时时怀念我,也不要指望我回来,我离开以后,你们就是我。”

尽管毛主席生前多次强调,自己死后要火化,骨灰撒入长江喂鱼。

但是从情感上来讲,全国人民仍旧无法接受毛主席的离世,更无法接受将毛主席的骨灰撒向大海,连个留念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全国人民向中央请愿,要求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供人民瞻仰缅怀。

党中央遵循民意,不但专门把毛主席的遗体用水晶棺保存了下来,还决定为毛主席修建一座纪念堂,并为毛主席在纪念堂里立一座雕像。

根据中央指示,分别由全国八个省市,选派最优秀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工匠齐聚北京,组成选址设计工作组。

选址设计组认为,既然不能满足毛主席想把骨灰撒进海里的心愿,那就把毛主席纪念堂,给修在有水的地方,基于此便提出了“水上日出”的方案。

但是选址设计组成员,找遍了整个北京,从中南海到昆明湖,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水岸,来修建这个遗址。

于是“水上日出”方案又成了“山顶红星”方案,可是选址设计组成员,爬遍了香山、景山、玉泉山,走了一山又一山,也总觉得不够理想。

既然山川河海都载不了毛主席的伟大身躯,选址设计组成员最终还是决定,只有把毛主席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才是最合适的。

于是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最终还是选在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侧。整座毛主席纪念堂的外观设计十分宏伟、庄严肃穆。

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大厅正中,还特地安放了一座三米多高、用汉白玉制成的毛主席坐像雕塑,雕塑上的毛主席随和地坐在沙发上,面带笑容、潇洒自然、栩栩如生,好像在跟人面对面亲切慈祥地交谈。

尽管在众多雕塑设计稿里,有的是比这尊毛主席,看起来更威风正式的,但大家还是一致认为,坐在沙发上平易近人的毛主席,看起来更加亲近人民,更彰显毛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也更符合前来纪念堂缅怀毛主席时,那种毛主席音容宛在的气氛。

还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建造整座毛主席纪念堂,所需的1500立方米汉白玉原料。

要知道,汉白玉大多都储藏在三十米以下的岩层当中,开采难度极大。当地汉白玉一年最高开采量也仅仅只有两千立方米。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房山县全县人民日夜奋战、克服重重困难,开挖土方四万八千立方米,开石方四千六百立方米,挖了整整三层,才终于找到一块无论是质量还是大小,都符合雕像理想标准的石料,最终如期完成了这个艰巨任务。

汉白玉运到天安门广场的工地上,便是雕刻工人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为了使得毛主席的伟大形象栩栩如生,每个石工都用尽了自己毕生所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还原毛主席的生前样貌。

在经过三个月日夜不停的雕琢打磨后,才终于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前一个月完工。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去世后仅仅一年,就有专家建议将这尊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毛主席雕像给拆掉!这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建议拆除毛主席雕像

原来,毛主席雕像背面,原本是红太阳背景图,却因为一些原因换成了祖国山河背景图。

然而专家看过之后,都顿时犯了难,觉得这个新的背景板,和毛主席雕像显得不搭。

毕竟这个毛主席雕像是坐在一张精致端正的软皮沙发上的,像这种软皮沙发一般都是在比较庄严的室内,然而背景板却是在室外山林,山川里哪里会摆这么端正的皮沙发呢?这显然是不应景的。

于是一位专家干脆提议:“我看这个坐着的毛主席雕像,也显得跟他本人要不把这个毛主席雕像给拆掉吧!”

谁料这句话,恰好被路过的一个士兵听到了,士兵连忙冲上去,用身体挡住毛主席雕像,激动地对着他们呵斥道:

“你动一下试试?谁敢动这个雕像,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看清来人后,专家们都感到相当头疼,因为这位士兵不是别人,正是韩福裕。

韩福裕是何人?他从1949年开始,就被选给周总理担任贴身警卫员,周总理和毛主席接连去世后,韩福裕作为能够经常接触到毛主席的工作人员,自然就被选为了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组的办公室主任,主导毛主席的雕塑工作。

这尊毛主席坐像,正是韩福裕从一百多个方案里精挑细选出来的。

可以说,韩福裕也为了这尊雕像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尤其是当初为了把这尊雕像给运进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那可费了不少的心思。

雕像完工后,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这座雕像最宽的地方有两米,而纪念堂大门也仅有两米宽,要如何才能安然无恙地将雕像给运进去呢?

为此,作为雕刻组负责人的韩福裕,与负责运输的工人们前前后后共商讨了几十套运输方案,还从全国调来了专门的吊轨设备和操作员,才顺利将毛主席的雕像给运进去。

在毛主席雕像与大门擦肩而过的时候,在场所有人、尤其是轨道操作员都忍不住捏了一把冷汗全神贯注,生怕雕像跟门框真的擦到,导致大家将近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

好在一切安然无恙,大家这才松了口气,可不知道为何,意外还是发生了:毛主席坐像竟然与背景图不搭!

其实按理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坐像和背景图是早就提前设计规划好的,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失误呢?

按照计划,给这尊毛主席坐像搭配的背景图,是一副巨大的红太阳,其寓意取自《东方红》里的台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但是当红太阳背景图真的投入制作的时候,又有人觉得一个红太阳还是不够宏伟,于是有人提议,与其只有一个太阳,倒不如祖国的大好河山来得伟岸广阔。

这正如毛主席的那句诗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大家都深感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就如同辽阔的祖国大地一般永垂不朽。

于是背景布的艺术创作者们,用了整整三个月才创作出《祖国大地》的这副油画,可是要将油画制成背景布,就要交由山东烟台绒绣厂来办了。

以往这个绣厂工作人员所生产的作品,最多不会使用超过三百多种颜色的丝线,但是在为毛主席绣制《祖国大地》时,却空前地使用了1200多种颜色的丝线,其中还包括以往从来没有使用过的金线。

最终,43名女工、用500多斤绒线,绣了整整68个日日夜夜,才终于圆满完成这副伟大的作品,并将其装镶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墙壁上。

然而,同样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绒绣背景图,却和毛主席汉白玉雕塑不搭,这就让局面顿时陷入尴尬。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从毛主席雕像和背景图之中做一个取舍了,可是无论舍弃哪一个,都很可惜。

最终中央经过商议还是觉得,雕像不适配的程度更大,应该先换雕像。

阻止中央换雕像

尤其是毛主席交腿坐的姿势,许多人觉得显得太不正经了,甚至就连有的外宾看过之后都表示,这个坐姿有些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气。

所以中央最终还是一致决定,把雕像换成平腿坐更庄重。

韩福裕在听说了这个消息,自然是不愿意的,因为他太清楚不过,制作出这个雕像,到底是有多么不容易。

别的不提,光是想要再找到这么一块合适的石料,都是难于登天,时间压根不够,更何况把坐像搬进纪念堂,本身都冒了很大的风险,要是又要搬出去,相当于是把这风险又冒一遍,极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纪念堂都已经开放了,这尊交腿坐的雕塑早已经众所周知了,要是忽然改变了坐姿,难免会引发舆论的无端猜想。

但是上面关于更换坐像的红头文件已经批下来了,他要用怎样的方式才能顺利阻止中央更换坐像呢?-自然就需要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来说服他们了。

韩福裕苦苦思索着,发现两种坐像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腿部的姿势不同,那么就以此为突破口,把坐像的腿部遮挡起来,是不是就可以蒙混过关呢?

可是,要用什么东西来遮挡,才最合适呢?

韩福裕思来想去,觉得鲜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主席的坐像旁边摆满鲜花的话,既能遮挡弱化毛主席交叉腿坐的违和感,也恰到好处地配合着大会堂的祖国大地江山图。

为了印证自己的设想,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给上面的人看,韩福裕便先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毛主席坐像摆上鲜花,然后等到邓公前来观瞻毛主席遗容的时候,他便主动走上去,向邓公争取不必换坐像的机会。

面对邓公,韩福裕心里虽然紧张激动,但还是强作镇定,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构想。

邓小平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观摩着已经被鲜花围绕好的毛主席雕像,一番思索之后,果断拍板道:“我看可以,这样效果确实不错,那就不必换像了!”

韩福裕听到这句话,始终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掉下来,自此,毛主席纪念堂的坐像方案便被保留至今,依旧受人瞻仰,每年前来观瞻的人都络绎不绝。

这无疑是韩福裕的智慧和勇气,才得以保护毛主席的形象遗产,让我们看到这尊格外亲民的毛主席坐像。

除了为毛主席纪念堂劳心劳力,韩福裕作为周恩来生前的警卫员,前半辈子大多都用来陪伴照顾周总理,后半辈子几乎都在为周总理写回忆录,以他的亲身视角,带着大家走近最真实的周总理。

自打周总理去世之后,韩福裕就开始养水仙花,因为在他看来,水仙花就和周总伦理的人品一样圣洁。

从韩福裕的经历,我们也能看出中国人对于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他不计一切代价保护毛主席雕像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