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10年的中越战争有一种说法,中国给越南造成最大的打击不是发生在进攻的时候,而是在撤军的途中。战争并没有将越南彻底击溃,但解放军撤离越南时的举动却直接杀死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撤军途中的解放军】
许世友向部队下达了3个命令,这些命令彻底摧毁了越南的根基。
不过瘾的反击战
许世友对于自卫反击战的草草结束其实是很不满意的,因为越军在战争前和战争期间,手上沾染了无数中国军民的鲜血。
【对越作战】
而且别看我军在越南北部的战斗中势如破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打服越南人,实现中央所谓的惩戒意图,直到解放军鸣金收兵的时候,越军依旧在不断往中越前线增兵。
越军没被打服的原因很简单,解放军撤军的时候,越军主力才刚刚从柬埔寨撤回国内准备作战,也就是说中越战争的主要作战阶段还没有打响。
在这个关键时刻解放军突然撤军,越军的确有可能认为解放军是看到越军主力回援所以选择不战而退。
【解放军撤军】
许世友在最初就曾对撤军的命令提出过异议,他在战争一线很清楚,越南军队的战斗意志并未被击溃,其军队仍有一战之力,在这种情况下仓促撤军,不但达不到惩戒目的,反而还会助长越南人的嚣张气焰。
但中央不仅有军事上的考虑,国际政治上要顾虑的东西也很多,所以解放军也只能匆匆撤回国内。
既然没法把越南人彻底击败,许世友就打算破坏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当时解放军已经掌握了整个越南北部,而这里恰好也是越南工业发展的核心地带。
【解放军夺取越南北部】
过去我国援建的工业基础和相关设施都在越南北部,既然越南人铁了心要和中国作对,许世友决定将过去中国的馈赠全部回收,带不走的就直接炸掉,总之不能让越南得到。
许世友的3条命令
许世友也没想到,他下达的3条命令居然能够一举摧毁越南整个国家的发展未来。
许世友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彻底摧毁越南北部的工业基地。
【对越作战】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拥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我国早年间对越南的援助也主要体现在这个方面,现在中国再亲手将其摧毁,也算是天道轮回。
许世友也考虑到中越敌对的态势或许还要持续好多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彻底摧毁对方的工业能力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战场上的杀伤是能够补充的,但一旦工业体系被摧毁想再恢复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许世友这招可以说直接打到了越南人的七寸。
【谅山城废墟】
第二个命令则是让所有部队一边撤回国内一边沿路埋设地雷。从军事角度来看,这是许世友避免越军追击的一个措施。
他也知道越军主力其实还没有真正投入战场,通过埋设地雷可以很好的保证中越两军无法直接发生接触,也避免解放军在撤军途中产生额外的伤亡。
但除了在军事上的作用,许世友命令埋设的地雷同样给越南战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问题,越南道路条件很差,又经常下大雨。
【残留的地雷】
一些地雷经过雨水冲刷已经离开了道路,成为了完全随机的死亡陷阱。越南百姓外出务农作工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误触地雷,这给越南社会秩序和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进一步拖垮了越南的国力。
第三个命令则更多考虑了许世友官兵对越南的态度,很多战士在战场上都见过越南人把中国过去援助的袋装大米当成沙包构筑阵地的做法。
对于越南这只白眼狼,很多战士都有着刻骨的仇恨,所以许世友将军下令战士们把中国过去援助越南的物资一并带回中国,带不走的直接烧掉,绝不能让越南占一丁点便宜。
【许世友】
备受争议的许世友
许世友这3条命令给越南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越南因此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彻底耗尽了独立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国力,更错过了东南亚国家最好的发展窗口。
【越军奔赴前线】
直到今天越南在东亚国家里都属于难以翻身的那一批,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只能靠照抄中国政策,这样一个国家显然很难谈得上什么未来。
不过许世友虽然为中国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但他在对越作战中的表现其实是存在争议的。
尤其是中央很多人指出了战斗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解放军的伤亡要比预计的更高,许世友虽然看似打赢了,但赢得并不轻松。
对此许世友倒是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解放军缺乏实战经验,对于越南战场也不太熟悉,伤亡比预计的多并不让人意外。
【对越作战的解放军】
更重要的是当时解放军内部的行政体系极为混乱,由于军衔制度被取消,解放军内部已经处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状态。
很多临时调动来的干部在部队里没有威信,部队执行起命令十分拖沓,这才是造成解放军伤亡严重的核心原因。
许世友的意见时候也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重视,1988年解放军正式恢复军衔制,部队的正规化和职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日后人民军队迈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
【1】郑海天. 1979: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VIP》,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