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以“三八线”为界,将朝鲜半岛分为了南北两个国家,谋求统一的金日成率军南下,势如破竹,半岛即将归于一统。
奈何美军在仁川登陆,将朝韩内战变成为了多国参与的战争。
在中国志愿军的帮助下,美国及其率领的联军,终于退回至三八线以南,并经过两年多的谈判,达成了《朝鲜半岛停战协定》。
自此,朝鲜与韩国彻底分割,成为了同一片半岛上的两个国家。
因为当初签订的《停战协定》并未升级至“和平条约”,所以严格来说,朝鲜半岛至今仍处在战争状态。
这种风声鹤唳的环境,让朝鲜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早在80年代末,朝鲜就开始建造全球最高的饭店、最大的金字塔型建筑。
按照原计划,这座大楼应于1992年竣工,为金日成80岁寿诞献礼。
只是,各种意外接踵而至,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烂尾楼,也成了西方媒体口中的“厄运酒店”、“幽灵酒店”。
在朝鲜战争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朝鲜与韩国的发展速度大体持平,甚至朝鲜还要略快于韩国。
后来,韩国进行了工业化改革,大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着重发展电子科技,使得其进入经济腾飞阶段,创造了“汉江奇迹”,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
1986年韩国双龙集团宣布,在新加坡建造的史丹福瑞士酒店正式竣工。
这座高达226米,共有1261个房间和16间餐馆,号称全球最大的酒店。
那时的韩国,上上下下都在筹备着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而史丹福酒店的落成,对韩国年代口碑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无异于锦上添花。
作为韩国的“死对头”,发展水平旗鼓相当的朝鲜,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韩国要举办举世瞩目奥运会,朝鲜自然不能落于下风,于是宣布要在1989年举办世界青年学生联合会。
尽管这只是个联欢节,可参与国家的数量,比首尔奥运会还要多出10余个。
同时,为了比拼韩国在新加坡建造的摩天大楼,朝鲜也在1987年宣布要打造一座高过史丹福酒店的建筑--柳京(平壤的旧名)饭店。
于是,朝鲜花重金从法国请来了高级设计师,全权负责大楼的前期规划工作。
大楼的要求很简单:第一,超过韩国;第二,宏伟磅礴。
在经过一番调研后,设计师按照朝鲜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柳京饭店的设计图纸。
设计师给出的方案是,将柳京饭店定位330米,如此一旦建成将超过韩国双龙集团建造的酒店,成为世界第七高楼。
至于形状,则为金字塔形。
一方面,是向埃及金字塔致意,表明朝鲜有成为东方文明象征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朝鲜“神山”白头山就是金字塔形状。
白头山,在中国的名称是长白山,朝鲜最高领导人就是从这里走出。
当金日成看到终稿后,非常满意,当即命令国营建筑公司开始修建。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朝鲜方面给出的预算是7.5亿美元,相当于朝鲜国内生产总值的2%。
不过,因为朝鲜并未进入国际贸易体系,外汇方面捉襟见肘。
而大楼建成后,既要收回成本,也要维持运营,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外资的力量。
为了招商引资,朝鲜承诺会放松监管力度,并允许“外国投资者经营赌场、夜总会或接待饮食店”。
对于柳京饭店,朝鲜可谓是信心满满,给承包单位“白头山建筑研究院”定下的工期为5年,必须在1992年劳动党书记金日成80寿诞前开业。
工程刚开始,朝鲜就开始了对柳京饭店的宣传,不但在平壤的角角落落设置了通往柳京饭店的指示牌,还发行了大量的邮票与纪念币。
让当局不曾想到的是,宣传的力度有多大,后来就有多尴尬。
1992年朝鲜突然宣布,柳京饭店停工,并未公布复工日期。
此时,柳京饭店已经修建到了预定的330米高度,只是外墙还不曾施工,远远看去,就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空壳。
往来于柳京饭店的卡车、工人不见了,再也没有熙熙攘攘的施工场面,只留下一座塔吊,孤零零的停在了楼顶上。而这一停,竟然是16年。
关于停工的原因,朝鲜方面并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