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李一家原本其乐融融,他与老伴已到暮年,却也因积蓄足够、儿女又孝顺,日子过得安详舒适。可一场病却将这一切打破。
那年老李已经72岁,身体的种种毛病齐齐发作,迫使他卧床休养。更糟的是,作为老伴的杨婆婆因腰椎病加重,竟也起不来身,只能就地躺着。
刚开始,老两口的儿女们还会常回家看望,尽自己所能照料生病的父母。可随着时间推移,忙碌的工作和家庭分身乏术,儿女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老李望着空荡荡的病房,心中充满失望——他期盼的关心与支持,正逐渐从他的世界离去。曾经那些嘘寒问暖、扶持父母的嘱咐,似乎都成了空话。
这种被抛弃的感觉,让老李的心像针扎一样。
老李一家的困境并不止于感情的隔膜。随着他的病情恶化,医药和生活的开支迅速增加,让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老两口积蓄并不多,靠儿女的接济勉强维持。可儿女们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也有不少负担,能提供的经济援助十分有限。
为了解决老人的医疗问题,儿女们商量从各自的零用钱中抽部分作为“救急基金”。但这毕竟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每当老李想到自己成为儿女家庭的经济负担,内心便倍感自责和痛苦。
老李的病情在这一年迅速恶化,需要家人全天候的照料与护理。而此时的儿女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已经箍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无暇他顾。
商议后,他们提出将老李送到养老院接受专业看护。
这对老两口而言,无疑是 个晴天霹雳。原本眷恋儿女的老李,骤然醒悟家人对自己的”真情“,顿时痛苦不堪。
他愤愤地与所有儿女绝交,认定他们不过是些薄情寡义之辈。而儿女们也对老父这番举动默不作声——他们终究还是舍老李于不顾,任由父亲在病床上自生自灭。
一场围绕金钱与责任的争论,就此将这个家庭彻底撕裂。
老年人最大的后顾之忧,便是失去家人的关爱与陪伴。当亲人一一离去或不再搭理自己时,那种被“抛弃”的恐慌和痛苦,远非常人可以想象。
许多老人宁愿一病不起,也不想面对这无依无靠的惨境。
同时,经济来源的断绝也是老年人的心病。医疗、生活的开销并不会随着退休而减少,反而增加得更快。如果失去了经济支柱,许多老人便会陷入供暖、饮食的困境,生存问题也随之而来。
最后,被迫送进养老院是很多老人的噩梦。在这些”最后的家“,他们常会遭遇冷眼、刁难甚至虐待。而与家人生离死别,也让老人度过没有尊严可言的余生。
这三件事,构成了无数老人人生的终结。
面对老人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我们身为子女与社会一员有何回应?答案其实很简单——多一份爱,少一点冷漠。
无论多忙,我们都应定期回家看望老人,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多花点时间与老人聊天谈心,分担他们的内心烦忧。
我们也应以实际行动帮助老人分担部分医药或生活费用,纾解经济来源断绝的后顾之忧。
当老人生病卧床时间长久时,我们必须鼓起全部勇气与耐心全程陪护。哪怕工作再忙,也不应轻言将他们送进养老院。
因为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无异于活生生的死刑褫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