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地震没人知道我们有多穷#
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吧,如果不是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成为舆论焦点,都在舆论场上是不存在的,也不知道当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尤其是农村,因为这种灾害首先影响的往往是农村,而农村的房子很多都是很破旧的,在自然灾害面前很容易倒塌。
我老家庆阳,这些年来每次出现在舆论场上成为焦点,都是负面新闻,先是正宁校车事故,后面是被央视作为高彩礼的典型进行了调查报道。
这次地震发生的地方的情况,和我们庆阳的情况其实也很相似,比如那种土坯房一碰到地震就倒塌,我们当地也还是有大量这种情况。
实际上,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庆阳也有人遇难,就是一些老旧的土窑洞和土坯房在地震中倒塌,把住在里面的人掩埋起来了。
对甘肃很多地方来说,都是这个情况,很多人家都保留着一部分原先的土坯房,新盖的砖瓦房一般是天气暖和的时候才进去住。
昨晚直播聊天我也解释过,这有一个技术性的原因,就是房屋结构导致的保暖性差异很大。
因为西北地区的冬天都是零下,晚上零下十几度二十度是很常见的情况,所以冬季都要考虑取暖和保暖的问题,否则冬天是熬不过去的。
老式的土坯房确实采光比较差,而且不抗震,但因为是土坯房,所以一般墙都非常厚,在一米左右,这就导致这种老式房子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保温性很好。
一般的农村人家只要在这种房子里烧炕,整个房子里就都是暖和的。
后来出现的砖瓦房确实比土坯房明亮,结构上也更坚固一些,但因为墙很薄,最多也就是二十公分左右,所以夏天热的时候会被晒透,冬天会被冻透。
前几年因为环保方面的原因,已经规定禁止使用之前那种实心的红砖,改用空心砖了,保暖性就更差了,即使在里面烧炕,架火炉,也仍然感觉不暖和。
所以才会出现这次地震后有记者采访发现的情况,当地农民普遍是夏天去住新房子,冬天回去住原来的土坯房,原因就是新房子不保暖。
而且,因为西北地区的农民普遍来说收入都很低,所以生活条件都是比较差的,很多人虽然也按政策脱贫了,但实际上就是只能维持温饱而已。
比如冬天的取暖问题,因为农村居住比较分散,用电取暖成本太高,农村电路也负担不起,所以一般都是自己家里生火炉子,再就是烧炕。
还有一个就是现在老家农村大家穿的衣服,普遍是几十块钱买来的很便宜的那种衣服,虽然看上一层有一层,但其实没有一件是真正保暖性比较好的。
所以,这次地震发生之后,当地干部马上对记者说的就是需要大量的炉子,就是因为当地气温很低,尤其是夜里,如果没有火炉,是很难熬的。
全国像这样贫困的地方其实还很多,不只是甘肃、青海这些地方才有这么贫困的农村,即便是男方,也有很多农村也是刚踩过贫困线。
农民收入现在主要的普遍是依赖于打工,有工可打的时候日子虽然辛苦,但还能过得下去,最糟糕的是无工可打,就很麻烦了,不少人就会返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