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风起堂原创|不编不传,有源有据,分享商界创业传奇,解读大佬管理智慧。】

参考资料:

田涛、吴春波著《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著《华为访谈录》,吴春波著《华为没有秘密》,林超华著《任正非传》,唐岛渔夫著《华为生存密码》。

任正非是这样批评华为招聘现象的:“现在录用一个员工,像选一个内衣模特一样,挑啊挑,可结果不会打仗。”

对公司负责,也要对员工负责,“一个青年的青春是有限的,耽误人家几年,对得起人家吗?”这是任正非要求招聘机构整风时的表态。

进来之后给高薪,进来过程也要负好责,这才是中国的良心企业。

01

任正非:青春是有限,耽误几年你对得起人家吗?

华为从成立至今不过35年,目前员工人数超过20万。

据任正非在采访中表示,几十年来,华为外离开华为的人已经超过华为内的在职人数。

由此可见,华为30几年来平均到每年的招聘规模。

任正非同时还表示,离职的华为人,基本都是自己走出去的(如何自己走出去的,有另文专述)。

几十万在职和离职的华为人,催化了一个普遍社会认知,进了华为,你就能改变命运了!

没错,华为虽然高压力,但也是高薪酬高待遇,只要能扛得住压力,不管你是出身寒门还是刚毕业一穷二白,你的努力基本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了。

于是,华为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心向往之的就业圣地。

从华为早期员工人数的大幅增加是从1995年开始的。

1995年,华为员工数1200人;1996年,2400人;1997年,6000人;1999年,12000人!

从数据变迁可以看出,华为从97年开始,每年就开始大量招人,且年均数以千计。

面对如此大规模招聘,对HR能力当然是一个巨大考验。

这种任正非口中的“大呼隆招聘”下难免会有“面试不深刻,导致大规模进人又大规模走人”的现象出现,但这显然不是任正非和华为所希望看到的。

一个青年的青春是有限的,耽误人家几年,对得起人家吗?”任正非如是说。

在华为高管有关招聘优化的文件中,任正非提出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队伍,也要选对需要的人,人家也需要选对人生的道路,请各招聘机构适当整风。”

“现在录用一个员工,像选一个内衣模特一样,挑啊挑,可结果不会打仗”。任正非希望进来的新鲜血液,都是未来“能上战场”的华为奋斗者。

02

华为“大呼隆”招聘的变迁

那么,华为是怎么招聘员工的,又或者说华为多年以来,在招聘大学生的政策上又有什么变化?

根据公开资料,我们梳理如下。

1、常规招聘

国内很多理工科高校,都是华为的“人才资源池”。在严把招聘关,保证应届生招聘质量、避免浪费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华为多年来持续每年招聘应届生不少于5000~6000人(硕士、本科毕业生为主)

我们要把尖子生都捞进来!”这果然是任正非的风格。

为此,任正非对招聘工作提出3个要求:

①、数量上:每年要招进五六千优秀尖子毕业生;

②、质量上:高级干部要亲自去面试,把握住招聘质量。

③、待遇上:对尖子生可以不强调多少级,工资可以有差异化,特别优秀人才的工资可以定高一些。当走到15级以后,再逐渐按照公司统一的薪酬框架标准。” (备注:2015年7月30日,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业务汇报上的讲话)

2、高端招聘

早期华为的人才池,多以“两电”、“两邮”外加华中科技大学为主,乃至后来中科大等国内理工科院校,但学科仍主要聚焦在电子信息领域。

随着华为在业界的领先地位,进入到科技创新的无人区,华为也就需要更多的高端科研人才,以增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力量和对引领创造的探索力量,以丰富人才知识结构、触发融合创新带来的创造机遇。

因此,华为开始逐步提高应届生招聘的层次:

①、提高研究探索型人才需求:优化过往注重招收硕、本学生的应届生招收政策,合理扩大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数量;

②、专业走向多样化:调整过往单一聚焦电子信息领域生源的获取模式,进一步加大对于数学、物理、材料、生物、艺术、人文等多学科优秀生源的获取比例注重增加(2018年3月20日,《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

3、面向未来的顶尖人才

“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往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

面对科技封锁打压,华为只能自己创造标准。

除了本、硕、博的招聘,华为还发起了“天才少年计划”,在世界范围内招聘天才少年,融入到华为的血液里、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

当然,除了年轻的新鲜血液,华为还吸引了“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等一批全球知名科学家的加入,共同为创造自己的标准探索前进。

“未来3~5年,相信我们公司会焕然一新,全部‘换枪换炮’,一定要打赢这场‘战争’。”(任正非2019年6月20日在EMT《20分钟》的讲话)

03

华为喜欢这样的应届生

华为早期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华为招聘对名牌大学的前几名不考虑。

任正非在一次公开的报告会上说:“我们注重人才选拔,但是名牌大学前几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我们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有“老华为”总结称,华为招人并不喜欢找那些所谓的名牌高校毕业生,一般会在211、985院校里的中等偏上的范围里挑选,尤其喜欢要那些出身贫寒、能吃苦耐劳的毕业生。

而任正非的总结更为精辟形象:因为他们(大学生)“刚走出校门,个个都是一穷二白,都希望能找到好工作、挣到很多钱、买房子、娶媳妇、过好日子,每个人对物质和美好生活的欲望,就像一个个饿狼”

所以,华为员工极少有“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大多来自“农二代”、“贫二代”,他们身上都肩负着改变自己甚至改变家庭命运的神圣使命。

华为管理顾问田涛,讲述了一个90后的案例:浙江大学双硕士,毕业时收到9份Offer,跨度从国家事业单位到金融机构再到民营企业,但他却和很多师兄一样,最终也选择了华为。

为什么?因为在华为的成长不需要论资排队。

入职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五年的小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收入翻五倍。五年后,他的收入目标早已实现。

04

华为招人的一票否决:格局

据多位华为前管理人员回忆,华为的招聘,有个一票否决规定。

有老员工回忆毕业面试华为时,都要经历一道选择题。

入职填表的封面上,赫然印着:

请问你入职华为后,希望被分配到哪里?

四个选项分别是:A国内大城市;B国内任何代表处;C国内外任何代表处;D国内外任何代表处(含艰苦、疾病和战乱国家)”。

有些刚走出校门的青涩少年,哪里懂得那么多格局观,很多毫不犹豫地选了A或者B,而排除了最后一个选项D。

但殊不知,只要你没选择D,你就被一票否决了。

因为华为要的是,你艰苦奋斗的一个态度和格局

华为的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相对于强调人才的技能,华为认为,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胸怀有多大,天就有多大。

现在看来,华为在面试第一关设置的“小陷阱”,其实就是对人才格局的第一步筛选,不符合华为奋斗者价值观的,自然不是华为需要的人才。

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管理的能力才是”,正是这种能力,将一个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学生军,锻造成为能打仗的华为铁军,成就了华为,也成就了每一个华为奋斗者。

这就是华为的奋斗者文化,从你投简历准备进入华为那一刻起。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