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编辑|S
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打压和制裁俄罗斯,俨然已经成为欧美世界对俄政策的基本准则。
近10年时间,俄罗斯所遭受的制裁已高达1万多项。
去年由俄乌冲突掀起的对俄制裁,更是被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严厉的制裁”,其波及范围之广、打压力度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
但令人意外的是,面对西方世界的联合绞杀,势单力薄的俄罗斯非但没有被击垮,反倒在自身屹立不倒的同时,发起了对欧美国家的多轮反制裁。
那么,饱受西方国家欺凌与制裁的这些年,俄罗斯究竟是如何挺过来的?
从克里米亚到乌克兰
欧美对俄制裁历史,起源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
不愿看到克里米亚地区被纳入俄罗斯的欧美国家,悍然发动了对俄罗斯的全面打压。
奥巴马政府率先宣布:中断与俄罗斯能源行业的贸易往来,暂停对俄出口激励措施,后续将把制裁范围扩展至军事与金融行业。
几乎在同一时间,欧盟的制裁措施也如期而至。
俄罗斯五家主要银行在欧洲资本市场的融资被切断,欧盟个人或公司将不能再购置俄罗斯国有银行债券。
此外,欧盟成员国如需出口能源相关技术,必须获得批准。
俄罗斯政商界知名人士,也纷纷登上欧盟制裁名单。
就在美欧制裁俄罗斯的当下,日本也闻风而动。
克里米亚危机
日本政府发言人菅义伟宣布,日本与美国以及七国集团商议后,决定对俄采取制裁行动。
具体措施包括俄罗斯相关资产的冻结,限制从克里米亚进口商品等等。
一道制裁铁幕,俨然在俄罗斯上空拉开。
只是任谁也想不到,时隔8年之后,西方世界的制裁会再一次降临至俄罗斯头上。
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再度联手欧洲、日韩等国,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全方位制裁。
短短三个月时间,俄罗斯受到了从金融到科技,从社交媒体到网上信息,从贸易到资源,甚至文化、体育各方面的打压。
据统计,俄乌冲突之前,西方对俄制裁措施不过2000多项,现如今却已超过1万项,俄罗斯更是因此成为全球受制裁最多的国家。
进入2022年6月,西方世界持续对俄加码,誓要彻底将俄罗斯打垮。
6月2日,白宫宣布新一轮制裁措施。
其中,美国财政部将俄罗斯重要政府与商业官员,列入制裁名单,国务院也增加了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多名俄罗斯富商的制裁。
美国商务部针对俄罗斯欠缺的技术、材料,施加了进一步限制。
白宫方面还决定,将俄罗斯71个缔约方添加到实体名单,使其无法使用美国制造的技术和产品。
次日,欧盟对俄新制裁紧随其后到来,具体包括石油禁运、封锁俄罗斯油轮、银行、媒体等等。
在金融领域,俄罗斯多家巨头银行被踢出环球银行通信协会。
欧洲国家的会计、公关、咨询公司,也被禁止向俄罗斯提供服务。
欧盟还暂停了三个俄罗斯国家媒体的广播许可,不允许欧洲国家的企业在这些媒体上发布广告。
美国与欧盟的制裁过后,日韩、加拿大,乃至新加坡等国家,也纷纷站队西方阵营,对俄采取了这样那样的制裁措施。
俄罗斯遭受的针对,放眼整个人类历史可谓是绝无仅有,从没有哪个国家“享受”过这种待遇。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西方各国联手绞杀的俄罗斯,结果似乎并未如同欧美国家期盼的那样,彻底被击垮,反倒发起了对西方世界的反制裁。
俄罗斯的反击
受到严厉制裁的俄罗斯,展现出惊人的韧性。
西方企业撤出俄市场等措施,显然未能摧毁俄经济。
相反,西方企业的离开,反倒让俄罗斯本土企业和产品迎来发展契机。
不可否认的是,俄社会经济生活在面对大规模制裁升级的情况下,的确受到了一定影响,比如卢布贬值、物价上涨等等。
可随着俄方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俄罗斯经济逐渐恢复稳定。
首先,普京政府通过大幅加息、资本管制等手段,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卢布从“2022表现最差货币”,逆转为“表现最佳货币”。
而当卢布强势到一定程度后,俄央行又毫不犹豫切换至降息模式,确保出口贸易不受影响。
其次,俄罗斯以能源和能源产品出口为砝码,换取了其他领域政策调整的空间。
俄乌战争带来的石油价格上涨,让俄2022年5月份的石油出口收入飙升至200亿美元,较上月增长11%。
事实上,去年5月的国际能源署月度报告就显示,西方世界对俄能源制裁成效不大。
4月份俄罗斯石油日出口增加62万桶,达到810万桶,回到俄乌战争前的水平,这得益于中国和印度持续扩大的石油进口,抵消了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份额缺失。
至于俄罗斯出口占比更高的天然气,其价格连番暴涨,更是让俄受益匪浅。
美国媒体报导,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2022年度收入,将会达到去年的2倍左右。
目前看来,西方世界联手对俄罗斯的绞杀,已然宣告破产。
对俄罗斯的“闪电战”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倒是发起者深陷困境。
受对俄制裁影响,欧元区目前通货膨胀严重。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5月欧元区通胀率达8.1%,连续7个月创历史新高。
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与食品价格,欧元区通胀率也达到了3.8%,远高于市场预期和欧洲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
另一边,美国同样深受通胀之苦。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6%,创造1981年以来的新高。
美国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购买力遭到侵蚀,31%的民众出现开支困难,9%的家庭陷入基本生活困境。
同时,高通胀严重挫伤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
一项民意测验显示,44%的民众认为,美国未来一年会出现经济衰退,而2022年初这一比率仅为18%。
眼前的困局让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对俄制裁令欧美国家出现了不小的负面波及。
美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国家对俄制裁,产生了负面的外溢效应。”
美国经济研究所更是直言:“美国制裁俄罗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短短几个月时间,俄罗斯便在欧美国家的重重绞杀和围堵中,“杀”出一条路来。
不光自身没有被打垮,反倒将对手拉入了泥潭。
那么,支撑俄罗斯反败为胜、扭转局面的底气究竟是什么呢?
俄罗斯反败为胜的关键
首先,能源生命线是俄罗斯对抗制裁的最大底气。
西方的制裁看似大动干戈,但实则根本不足以重创俄罗斯经济,这是由俄方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的。
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实现资源自给自足的国家,这意味着即使切断俄与外界的联络,也无法将其困死。
况且,欧美世界根本无法彻底封锁俄罗斯。
2022年大部分时间里,俄罗斯每天要耗费3亿美元的战争经费,可俄通过油气出口赚取的日收就高达8亿美元。
这笔收入足以补充俄罗斯的武器和弹药库存,并防止国家经济、民众生活水平的崩溃。
其次,俄罗斯经济遭受过战火的洗礼,有丰富的抗压经验。
上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动荡,让俄罗斯学会了如何应对意外冲击,比如高通胀将使许多人的储蓄化为乌有,俄罗斯企业和人民对最坏的情况心存预期,并做好了准备。
再比如,俄罗斯劳动力市场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不会通过解雇工人来抵御外部经济冲击,而是在预示到情况恶化之前,就减少劳动力的工资,以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此外,俄罗斯15%的劳动力均来自中亚,他们可以为俄罗斯市场冲击提供缓冲。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俄政府愈发警惕,开始为与西方世界的战争作准备,并学会了如何与对方的制裁共处。
久而久之,俄罗斯经济形成了较强的抗压能力,也掌握了许多突围手段,这是保障俄罗斯始终屹立不倒的关键。
再者,西方制裁并不足以引起俄罗斯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俄银行系统一直处于健康状态,资本充足率保持着低风险,信用链条也无断掉的风险,通货膨胀更是处在可控范围内。
且俄罗斯没有外债威胁,其外债规模很小,占据GDP的13.7%,核心主权外债更是只占据GDP的3.4%。
同时,俄罗斯外汇储备很充足。
目前俄外汇储备约为6430亿美元,来到历史顶峰。
尽管俄罗斯能动用的仅有在俄的1000亿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00亿特别提款,但在俄罗斯能源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这笔储备足以让其维护金融领域的安全。
最后,巨头与政策制定者的忠诚,是俄罗斯转危为安的保障。
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国家社会的观察家普遍认为,西方世界的制裁会让俄罗斯人站起来抗议,迫使大批企业与投资者离开俄罗斯,但这并没有发生,或者说对俄罗斯的影响微不足道。
在危难面前,掌控中央银行、财政部的经济学家们,保持着对普京、对俄罗斯的忠诚,他们在帮助俄罗斯抵御西方的制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金融时报》所言:“普京的经济学家们,帮他拯救了经济。”
与此同时,俄罗斯资本外逃的现象,也不如西方国家预想的那般严重,许多外逃至海外的战略企业,已经因账户剥离回到了国内,且普京政府还在进一步控制外逃渠道。
总而言之,危难面前战斗民族保持了高度团结,这是他们得以渡过难关的一大保障。
结语
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打压已延续了近10个年头。
尤其是去年的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对俄打压来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但好在俄罗斯能源储存充足、金融市场稳定,且有着丰富的抗压经验,这才让他们得以反败为胜。
倘若欧美国家仍旧一意孤行,将对俄罗斯的制裁进行到底,到头来陷入危机的只会是自己。
参考资料
田园,杨洁.俄罗斯两次应对美西方制裁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外汇,2023(11):74-76.
徐坡岭.俄罗斯能否顶住美欧“史上最严厉”制裁[J].世界知识,2022(06):22-25.
李高超. 制裁又至 俄罗斯承压[N]. 国际商报,2014-07-31(A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