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辣条陪你唠嗑
50岁生日刚过不久,朱令便离世了。
可惜的是29年了,她依旧没有等到属于自己的正义。
对于女儿的离世,朱令父亲已经释然,也接受了,没感觉很正常吧,医院已经尽力了。
孩子走了对她来说也不失为一种解脱。
上个月医院就给了通知,这一天迟早会来,也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对于,未来打算,老两口似乎没有什么打算,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身体还算健康。
只能祝福他们长命百岁,熬也要熬到嫌疑人离世。
注意到一个细节,面对采访朱令的父亲基本上都是笑脸以待,微笑着很平淡的说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他释然了,也绝望了,事情并不是他这种小人物能左右的。
而在这件事情上,清华唯一能做的就是发一篇短文哀悼。
网友给出的评价是,清华最后的倔强,就是没有给孙某发毕业证。
回看朱令一家人,让人颇为心疼。两个女儿一个北大,一个清华,本来都是天之骄女,可惜都没有善终。
朱令的家庭并不差,还很牛,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属于佼佼者。
父亲吴承志是国家地震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朱明欣是远洋公司的工程师。
两个人的女儿也都非常优秀。
大女儿跟着父亲姓叫吴今,小女儿跟着妈妈姓叫朱令。
一个考上了北大,一个考上了清华。
很可惜,姐姐在一次爬山过程中意外坠崖了。
老两口悲痛万分,本以为小女儿能够好好地,结果1994年却中毒了,导致了如今这般境地。
根据资料显示,朱令前后中毒两次,第一次是1994年9月前后,第二次是1995年3月前后。
第一次发病是1994年9月,她扛着患病身体参加完乐队演出之后,就进医院了。
当时是肚子疼,吃不下饭,掉头发。
等到了12月,头发已经掉光了。
后在同仁医院居住了一个月,虽然没有查出来原因,但是病情缓解了。
1995年1月13日出院。
2月20日开学,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3月6日,病情突然就恶化了,身上各处都疼,疼到眩晕。
由于这次症状很严重,直接就进了协和,当时有医生提出了像是“盐中毒”。
不过,朱令表示自己并没有接触这种东西,等到了月底直接进了重症监护室。
据说,这时候她在北大的同学贝志城得知了,就将其病情翻译上传到国外医学网站。
最后,给出的结论是“朱令铊中毒”。
朱令家人知道结果之后,就将朱令身上的样本收集送出去化验。
结果,让人吃惊了,还真是“铊盐中毒”
朱令体内的铊含量,远远超过致死量。
至此,那个才华横溢、会弹古琴、擅长游泳女孩,真正变成一个智力只有六七岁的孩子。
衣食住行也无法自理。
朱令自己没有接触过,这种实验室内东西,平常生活中也见不到。
那么就只有可能是投毒。
于是朱令父母报案了,经过警察细致调查,最后锁定了一个人——朱令同寝室友也是她的好友——孙维。
就在进行证物调查的时候,出现了一件奇怪事。
寝室被偷了,6人间的寝室,唯独朱令的东西被偷了。
小偷不偷钱,专门偷人洗漱用品,这事你说奇不奇怪。
没有直接证据,外加寝室好友表示孙某为人很好和善,只能疑罪从无。
即便孙某是当时唯一的嫌疑人,也是没办法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孙某改名换姓,继续自己的生活。
朱令与孙某的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孙某曾在2005年、2006年、2013年三次公开表示自己不是嫌疑人。并称自己并非唯一能接触到铊盐的学生。
不过,网友们并不相信,因为她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朱令和孙某两人是大学室友,朱令在乐器方面很有才华。
在学校时候进了清华民乐队,1993年经过她的介绍孙某也加入了,不过孙某对乐器并不感兴趣。
1994年9月,退出乐队,进入课题组实习,有可能会接触到“铊盐”。
据说,退出社团的时候,还给社团捐了好多钱。
孙某出身不俗,一家人都是高干,很高的那种,如果是在古代那妥妥的“高门大小姐”。
从这种情况看,如果是孙某怀恨在心,那么两人应该是“塑料闺蜜情”。
日常生活中,朱令应该是做了什么事情,让其记恨在心。
看到一种说法,是说嫉妒朱令的才华。
因为这件事,孙某连毕业证都没有了,即便是她多次向学校索要都于事无补。
那么学校就是不给的理由是什么?
1997年暂缓给毕业证,报道里面有个细节。
当年毕业,她就立马办理出国,可是7月初她的出国申请被驳回来了。
这个行为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可,护照并没有阻挡得了,她出国的脚步。
1998年,朱令案件完结,她的嫌疑被解除。结案直接原因是,超过法定期限。
到此,孙某成了真正的自由人。
如今的嫌疑人,生活滋润,生意红火。
后来她进入诺基亚公司工作,然后嫁给了美国人,最后通过婚姻关系拿到绿卡和老公回美国了。
再后来就改名成了孙释颜,之后移居到了澳洲,在当地做起了室内设计行业,生意红红火火,生活不愁。
估计,刘熙媛就是学习她的吧。
翻找资料的时候,找到了一封2013年,一位洛杉矶的网友写的一封信。
这里面的内容,可有意思了。
和孙某在2013年写的那篇长文有异曲同工之处。
2013年还出了一件事,同年5月3日,迈阿密的华人弄了一场请愿活动。
希望将孙某驱逐出境,并且指出孙某是通过假婚姻入境的。
但“白宫”当时没有搭理,而是在两年后突然回复:这事我们管不着。
这种操作就挺有意思的。
近30年过去了,事情真相到底如何呢?从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并不重要。
不知道,如今身在澳洲的孙某,这两天听到朱令离世的消息,午夜梦回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来当年上学期间的一幕幕。
【辣条著,未经授权搬运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