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一万多职工的大型企业“湘纺”,作为湘潭曾经的六大厂矿之一,曾经有多辉煌!当湘纺的老职工说起曾经,眼中依然有光,可现实又是多惨痛!
板塘铺的“湘纺王国”,那是什么样的存在
湘纺老照片
湘潭板塘,曾是一块水道、国道、铁道在此交融的宝地。1951年,几千人的建设大军经过两年的日夜奋战,湘潭棉纺织厂1954年投产。1956年,公私合营后的上海南华厂、上海光新厂合并迁来板塘铺。两年后,两厂与湘潭棉纺织厂合并为湘潭纺织印染厂。
湘纺老照片
鼎盛时期的湘纺,作为湖南省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占地1500多亩,养活职工11000多人,顶着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中国纺织行业5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的美誉,湘纺曾创造了年上缴利税过亿的佳绩。
湘纺招待所的住宿票
这么多人的吃穿住用造就了纱厂街,而纱厂街又几乎成为板塘铺的代名词。由纱厂正街、直街、横街等组成的纱厂街,生活设施囊括方方面面,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城镇。
重建前的“谈爱桥”
湘纺中学
板塘铺的“湘纺王国”里,从厂房到锅炉房配备齐全,有专用的码头和铁路专用线,单身宿舍就有10栋,还有2个职工食堂、1个招待食堂、2个托儿所,从小学到高中再到轻工业学校,招待所、俱乐部、贸易公司、邮局、银行和花圃等配套齐全,还有令湘纺妹妹和湘钢、湘机满哥终身难忘的“谈爱桥”......
新建村
湘纺的家属区也很大,有球坪村、新建村、社建村、文建村、学卫村、河边村、厂内村、厂外村、云盘村、文革村、自建村、学坪村。
原来的工人文化宫
现在的韶光大剧院
这其中,最热闹的地方当属湘纺工人文化宫。它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屋顶的五星徽标、墙面的浮雕文字、扇形的阶梯、拱形的售票窗口,都彰显出那个时代的特质。文化宫每周都会定期放电影,每当上映新片,前坪广场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票难求。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绝不是吹牛
解放前,湖南省纺织工业非常薄弱,省内仅仅只有几家私营纱厂,年产织布只有600多万米,远远不能满足全省3000万人口的衣着需求。
老照片
所以,湘纺这样一家棉纺织骨干企业,应运而生。到1990年,经过36年的发展,湘纺成为一个拥有两个纺织分厂、一个印染分厂、一个机动分厂的大型纺织印染联合企业。
布料样品图
由于员工中80%都是女工,湘纺也是当之无愧的“潇湘第一女子王国”。湘纺的产品远销港澳台、欧亚非和南北美洲,走俏国际市场。
“精彩一生,舒服一身,中国虎服饰”的广告词,相信八九十年代的长株潭人一定都不会陌生,它由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代言。“中国虎”当年在各大商店热销,是湘潭人民的骄傲。
怎么就垮了?
益阳苎麻纺织印染厂门口的合影
上世纪80年代末,益阳苎麻纺织印染厂、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等大型纺织企业和一大批中小型纺织企业兴起。由于纺织业发展过快,纺织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再加上众多中小型纺织企业凭借成本低、价格活等优势占据了部分市场。直接或间接导致湘纺的产品大量积压,资金难以回笼。
1998年,受市场化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加上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走向破产。破产后没有重组没有改制,而是等来了直接拍卖。
东信集团
有些厂房变身东信棉业仓库
众多职工下岗,这段回忆是老湘纺人的伤,厂房没变,机器没变,甚至人也没变,厂子却转身变成了东信棉业(2006年湖南东信集团整体收购了湘纺)。
如今,曾经热气腾腾的厂区却变得萧条,家属区里上百幢住宅楼也显得破旧和颓废,那幢俱乐部的老建筑不堪岁月的洗练,已经全面翻修成岳塘区韶华大剧院。
荒废了的厂房
时代在高速发展,曾经的辉煌,最后都烟消云散,但“湘纺”一代代产业工人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湘纺人”将作为一个时代记忆而永久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