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近日,有网友吐槽

兴业太古汇商场

是个“心机boy”

网友反映,兴业太古汇既没有响应使用耗时仅10秒的上海“纯净版”停车缴费码,也不能用支付宝,在其间停车缴费只能使用微信。消费者直指被兴业太古汇“逼迫式”关注公众号。

这两天

商场“兴业太古汇”

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

根据网民举报,“兴业太古汇”商场在消费者停车缴费服务中存在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经核实,该商场停车场未提供“纯净版”停车码等便捷缴费方式,同时存在缴费入口设置隐蔽、诱导用户关注商场公众号,以及隐私政策需要消费者提供“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授权同意(但技术检测并没有实际收集)等问题

12月18日下午,上海市网信办会同静安区网信办依法约谈“兴业太古汇”运营企业冠丰(上海)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约谈中,企业参加人员未得到充分授权,整改态度不积极。约谈明确指出,若企业拒不改正,网信部门将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严肃查处。

前期上海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已就扫码支付停车费场景下企业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问题开展联合整治,并支持市消保委制定发布《上海市商场停车场扫码缴费服务合规指引》。全市超过1700个商场、宾馆、医院等停车场地运营者先后完成自查整改,并推出“纯净版”停车缴费码标识,但仍有个别商场置若罔闻、心存侥幸,拒绝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上海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此类以“扫码缴费”名义将“缴费码替换为商场公众号二维码”的行为,实际是利用消费者不了解公众号菜单操作以及在停车场出口的急迫心理,诱导消费者关注其公众号并获取其他授权,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告知同意”原则。本市各类商场要按照《上海市商场停车场扫码缴费服务合规指引》要求,推出“纯净版”停车缴费二维码,确保不收集任何个人信息;若以停车费优惠、会员积分等名义张贴商场会员码或公众号二维码,必须有充分提示并仅收集与相关服务有关的个人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个人信息合法权益。大型连锁商场理应做出示范和表率,主动自觉提高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水平。

下一步,上海市网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消费场景下个人信息被“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问题的巡查复查工作,对屡教不改、整改不力、问题严重的企业,将依法立案、从严查处,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形成震慑。

消费者苦“强制关注”久矣

扫码点餐、停车缴费、购物买单……先得关注商家公众号,否则就无法进行。这种“强制”关注公众号的行为,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消费者可将遇到的此类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方式(ccaxfjd@cca.org.cn)向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反映。

早在几个月前

就有不少网友对此类强制关注

吐槽

上海市消保委已开启暗访

停车场提供扫码缴费服务,一方面是方便消费者,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商家将关注公众号或加入会员作为消费者扫码缴费的前提,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消费者在扫码缴费时,商家应按照最小和必要原则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今年6月起,上海市消保委会将暗访范围扩大至覆盖全市各区主要商圈(29个市级商业中心和45个地区级商业中心)的共计140个商场的停车场。像兴业太古汇这样的商场属于心存侥幸屡教不改型。

强制关注公众号
谁惯出来的毛病?

据潮新闻评论,进入互联网时代,扫码消费已经融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手机在手,消费不愁”的常态,是技术提升效率的结果,人们也乐于享受更便捷、更快速的支付方式。但曾几何时,线上点餐、缴费买单、享受优惠等正常的消费行为,总以“一键关注公众号”为前提;点进关注列表,琳琅满目的商户公众号名单更是让人心生嘀咕“这又是什么时候关注的?”

随手一扫、轻点关注的行为看似“不起眼”,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却在无形中受到了侵害。比如一些商家会在消费者扫码后,通过公众号自动获取其手机号、地理位置、生日、住址等信息,这就让消费者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不关注、不授权就无法继续消费行为;关注了又成了商家免费的“信息源”和“广告栏”,这显然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等权益。

“强制关注”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直至中消协出面监督,就是因为很多消费者权益被侵害却不自知,误以为关注公众号是线上消费的合理前提,对于信息被过度采集的后果也缺乏清晰认知。而商家自然也乐于以最省力的方式,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但任何企业的商业行为,都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意愿,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守住法律的底线。此番中消协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此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地方消协组织也就此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开展专项消费监督等维权工作。这股各地合力整治的声势,本质上就是面向消费者和商户的一种宣示,既是对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告知,也是对商家合法经营的警示。

但归根结底,新事物发展过程中滋生的乱象,不能光靠商家自律、消费者较真,强有力的监管和惩处才能遏制住市场行为中的趋利本性。各地消协组织集中出击之外,也呼唤相关执法部门能加大打击乱象的力度,只有违规商家受到“实打实”的惩罚,才能震慑住其他商家“钻空子”“捡漏子”的小心思。去年3月13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就曾对某餐馆通过“扫码点餐”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作出警告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治理“强制关注”现象,法治的“雷霆出击”势在必行。

扫码消费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出门前检查钱包、银行卡变成摸摸口袋手机在不在,这种技术进步值得期待。但须明确,“强制关注”是衍生乱象,而非合理现象,希望监管跟上后,能让消费者早日从“备受其扰”到“乐享其成”。

本文综合自网信上海、澎湃新闻、潮新闻、上观新闻等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泰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