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工作进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副司长、乡村振兴办副主任任西岳表示,疾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路上的拦路虎,目前疾病仍然是导致致贫返贫风险的主要因素。据统计,重点监测的“三类户”,也就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户”当中,主要返贫风险为因病人员的占比还是在40%以上。所以,可以想象疾病可以被控制,但是不会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就消失,而且今后还是防返贫的一个主攻方向。因此,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确实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是一项底线和刚性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防止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任西岳指出,守住这个底线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精准识别、及时预警和落实各项帮扶措施,避免因为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不及时而出现致贫和返贫的情况。
任西岳表示,在脱贫攻坚胜利以后,为了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我们建立了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对刚才提到的三类重点人群开展监测,与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监测网络也进行了有效对接,并且会同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对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来做好帮扶工作。
具体来说,就是说摸排三类重点人群的患病情况、治疗进展和费用保障情况,建立台账,逐一落实帮扶措施。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的患者及时进行签约服务,由基层的医生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对于患了胃癌、肺癌、儿童先心病等大病的患者,及时落实专项救治措施。与此同时,配合民政、医保等部门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让因为患病而产生返贫或者致贫风险的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根据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累计重点监测“三类户”当中存在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接近108万户,占到全部监测重点户的48.13%,这些人群全部落实了医疗帮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