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这两天,董宇辉小作文事件快速发酵,整个咨询圈,吃瓜圈,电商圈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老板们的看法比较一致,董宇辉,作为直播带货界顶级顶流的人才,能影响东方甄选股价的家伙,居然被这么欺负。
中国的经商环境,还有巨大的改善空间。
以下是正文。
事情估计大家都比较清楚了。
前几天,东方甄选的小编说董宇辉的小作文是团队一起创作,然后董宇辉回了一句,你不要胡回复,赶紧去休息吧,结果小编在公开场合杠上了。
然后事情升级到,东方甄选的CEO那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小孙他居然是各打50大板,并且重点反对了饭圈文化。
当时万叔就预感这事情没完。
果然董宇辉委屈,不肯直播了,俞敏洪今天亲自出来道歉。整个道歉里没有说一句董宇辉的不是。
提到了小编的问题,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东方甄选过于年轻的问题。
事情才算告一段落,但这件事情对整个直播电商界的影响,是标志性的,对咨询行业组织和人才的思考也是标志性的。
日光底下无新事,万树作为咨询公司创始人,带你跨行来看一下这件事情。
比如你是体制内,某个市的大boss,然后你在某个重要的场合做了一个发言。
发言完了以后写新闻稿,撰稿人在描述完这个事情以后,重点提出了这个稿件是由你背后的秘书团队写的。
他们通宵加班付出了很大的辛劳,所以这个城市的繁荣,有他们的一份。
大家会怎么看这个事情?
这一串人,包括秘书、写稿的,以后都不用出现在BOSS的势力范围内了。
你一个秘书,跑出来抢功劳,不是有病吗?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在这里积累经验,然后在其他属于你是主角的长河在你的身份标签里面挂上一个,曾给某某某领导做秘书,写过什么什么稿件。
我们再换一个行业。
当年某天王,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到一个谐星的娱乐公司里去打工,谐星对他百般压榨。
到后来天王的人气实在是太高,不干了,自己成立了工作室。
现在演唱会想怎么开怎么开,想带谁玩带谁玩,开心舒适的很。
整个娱乐圈早就进化成这样了。
除开有一些选秀艺人草根艺人,在还没有太多名气的时候被迫和传媒公司签了长约,压榨了一波流量和影响力以外。
绝大部分的明星,都已经进化到了,自己开工作室,钱也不会和别人分,是典型的超级个体。
那种传统渠道时代,我想捧红谁就捧红,谁想雪藏谁就雪藏谁的时代,早就开始瓦解了。
大人,时代变了。
换个行业,居然组织发展水平差这么远。
明明应该定位自己成经纪人,结果非把自己定位成CEO。
明明是明星背后的辅助团队供应商,非把自己当成明星的同事。
心里还想着他原来只不过是跟我做隔壁的同事而已,凭什么现在火了就飘了。
实在,是没有看清权力的来源。
权力明显不是由你的职位决定的,而是由价值创造的核心环节点确定的。
钱是粉丝给的,粉丝认的是IP,认的是明星,不是你这家传媒公司。
东方甄选的利润率,是交个朋友的10倍,有人彻底对比分析过两家公司,最不可替代的差别在哪里?
在于罗永浩之于交个朋友只是个吉祥物,而董宇辉是实打实的卖货赚钱。
这九倍的利润差,就是董宇辉和素人之间的差别。
讲的难听一点,这90%的利润,全部给董宇辉一个人,理论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后面的编导团队高出市场薪酬的20%,就不愁招不到人了。
没搞清自己位置的小孙,不仅默许了下面的小编和台柱子发生争吵,还在那儿强迫董宇辉,抵制什么饭圈文化。
这是想在砍头之前,先把兵权给没收了。
万叔昨天问了一圈,身边的老板回复基本一致,都是如果发生冲突,一定是把小孙杀了祭天。
从今天俞敏洪出面的道歉来看,这个经历过三起三落,大风大浪的家伙,心里清楚的跟明镜似的。
董宇辉若是留下,继续为东方甄选发光发热,俞敏洪的知遇之恩,绝对要占了大头。
这种事情,在其他行业还有吗?
不仅有,而且太常见了。
多少人,得到了芝麻绿豆大一点的权力,耍起官威来,那是一个虎虎生风。
不关注谁,真正创造了价值,只看有没有能力,管人事权,管理年终奖的考核权。
清朝后期八旗子弟里除了正常,其实稍微有一点战斗力以外,其他的部队早就形成了,讨好长官,而不是专心练兵,创造战斗力而升官发财的路径。
结果遇见了真正的战斗,一触即溃。
万叔不想打地图炮,但这事儿得亏发生在北京。
读书人都有自己的气质,有自己的风骨,有自己的追求。
在郭德纲骂他的徒弟,欺师灭祖的时候,还会有很多人站出来支持他。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深圳,猎头们的电话早就一个个打过来了。
给团队,给情绪价值,给曝光率,给对赌流量协议,给股份——只要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有什么思维的牢笼,是打不破的?
在离深圳一海之隔的珠海,有个叫孟羽童的家伙,跑到格力董大姐那里,蹭了一波流量就跑了。
万叔问珠海,深圳广州的朋友们,都觉得这事儿还好,挺能接受的。
给你创造共识价值的人,拿着工业时代生产线上的工资,多余的劳动成果全部被你占有了,离开的门槛又很低。
有啥不好意思的,这就是万叔见到的00后,那些平视世界的人,心里的想法。
还要顶着一个70岁老女人,网络空间的谩骂。
如果万叔是律师,早就请愿,去告董大姐诽谤了。
那正确的方式是什么?
是像老俞那样,投资年轻人,帮助年轻人放手,让他们去成长。
用自己的钱财、人脉、渠道、给他们赋能,赚到多出来的这一部分钱,一起把盘子做大。
广州有个叫芬尼克斯的公司,搞内部创业,公司出场地、出供应链、出一点点钱,占虚拟股。
你自己出大钱,拉人头,占小股。
如果成功了,你占大股,公司占小股,一起上市,爽歪歪。
干了几年,把一家做工业用品的公司业绩干涨了十好几倍。
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叫视源股份,通过差不多的模式,孵化出了好几类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
MAX HUB就是从创业团队开始,打出来的拳头产品。
真正的人才,靠多一点点的工资,高一点点的提成比例,是留不住的。
万叔在这里打个小赌,如果董宇辉还保持着士大夫的情节和节气,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就出走的话。
在俞敏洪的协调运作之下,不论东方甄选未来会不会去董宇辉化,明年这个时候,下一期的东方甄选财报里,一定会有董宇辉的名字。
架构新的商业思维,新的商业模式,更好地去拥抱新商业,作为推动中国商业进步的咨询者们,依然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