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985位真人故事
我是叶赫,27岁,内蒙人,现在上海生活。
12岁前,我扮演的角色是乖乖女、学霸,是其他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18岁,高考前,“考不上大学就送去当兵吧”、“照这样贪玩下去,连个像样的三本都考不上”……亲戚邻里七嘴八舌地挑战着妈妈的心理极限。
我心里一边默念着“去”,一边一不小心考了个一本,学习服装设计。
TMD
22岁,告别象牙塔。我没有成为服装设计师,蒙头卷进了互联网行业,一干竟然就是5年。
我大抵是个体验派,折腾了27年,我还在没完没了地折腾这27年以外的人生,我觉得年轻就该折腾啊!
今年,我裸辞了,辞去年薪20万的工作,成了一名陪拍摄影师。拍过情侣、拍过闺蜜、拍过导演和演员、也拍过博主。拍摄过程中感受着他人的快乐,也总被他人的笑容触动。
(陪拍摄影师:叶赫)
1996年,我出生于内蒙乌海,父母早些时候是做医药行业的,后来因家养长途车祸出人命、房地产投资失利等原因,财源渐渐流失。
我不想提我爸,因为我不想说谎话,也不想说坏话。
2岁前,奶奶每天教我背古诗、唱京戏,我过得特别开心。据说那时候的我表现欲很强,性格也活泼。
后来,奶奶生病了,我跟着爸爸妈妈生活。店里忙起来,我只能趴在药店的玻璃柜台上,以至于长大后对走玻璃栈道这事儿无所畏惧。
(人生慢一点又有何妨)
小学毕业后,我因为喜欢舞蹈,报考了舞蹈艺术学校。但我妈希望我上初中、高中,考大学,走“正常”的人生之路。
于是,初中三年,我逃课、恋爱、打架和被打,性格变得敏感又古怪。
当时,我每天早上上学之前,我妈都不嘱咐我好好学习了,而是说:“踏踏实实的,别给我找事儿了啊!”
我上初三时,爸妈离婚了。法律上,我要跟着爸爸,但我好多年都没有见过他,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跟哪些人混在一起,有过什么样的梦想,又因为什么事而感到绝望…… 他都没过问过。
(人生需要走走停停)
不过还好,不管走到哪里,妈妈总是会紧紧牵着我的手,永远不会抛弃我。她从不在公开场合说我爸的不是,哪怕她内心已经翻江倒海,也绝不会在我面前怨气冲天。
踏进高中,我依旧没有安分。学校管理很严格,可是,我依然浑浑噩噩。直到考前的六个月,我才把一部分心思投入到了这场高考大潮中。
报考了服装设计专业,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设计师。
录取通知下来那天,周遭人都夸妈妈有个好女儿,只见她一脸不屑,而我心知肚明,她心里其实是暗爽的。
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学校团支部书记找我,让染着一头黄毛儿的我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我爱我那排不上名号的母校,她最包容。
(2023年6月在印尼)
刚迈入大学时,我十八岁,看上去那么有激情,永远都在追求效率。大学时光太美好了,我不想错过任何一次新鲜陌生的体验。
那时候,我贪婪得就像太上老君的金刚镯,恨不得将一切经历都疯狂吸入自己刚刚展开的人生。我没完没了地折腾,身边好多人都觉得我活得好精彩。
每天,我风风火火串场子,一天打卡10个活动。到达现场迅速开展效率社交:寒暄加微信,互诉价值,然后迅速撤离。
看展览也是一样,八成是完全不了解展览内容,冲进去拍点照片,快速扫描一遍,摘抄展览说明上若干句子,发个高逼格朋友Q,便又赶赴下一个“充电局”。
(2022年岁末,我在西双版纳)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物质、渠道的占有,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满足:嗯,我没有虚度时光,我是个充实的体验派。一个周末下来,盘点一下,心里很满足,感叹自己越来越会珍惜时光了。
直到某个晚上,我发现自己“用心投入”的经历,不及“疯狂占有”的经历的一半。那一刻,突然有一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痛苦和遗憾。
真正让我醒悟的是,有一天,我突然得知爷爷胃癌晚期的消息。那一瞬间,我手足无措,心里的悲痛和酸楚铺天盖地涌来。我一个人在楼道里坐了好久,直到同学出来叫我。
我后悔,我没有珍惜陪伴亲人的点滴时光。
(享受休闲时光)
刹那间,我明白了生命中那些能留到日后,能拿出来不断玩味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实,我很喜欢服装设计,学完CAD设计了一套蒙古袍,被班主任留了下来,这种认同感支持着我走了很久。
邻居们打趣着说:“将来可以做个裁缝。”
2018年,大学毕业后,我对干什么工作还比较迷茫。那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在上海做服装设计助理,一个月才4500元,等租个房子,生活费就所剩无几了。
于是,我放弃了梦想,选择了面包。
(驻足印尼看瀑布)
我大学期间和朋友一起做过自媒体,毕业后就在北京找了一份互联网运营的工作,因为高薪。
两年后,我又换了一家更大的互联网平台,做产品运营,工资也涨到了20万。很感谢我的领导和导师们,我出的方案,她们会帮我剖析,给我指引,给我鼓励和支持。
后来公司频繁搬家,通勤距离一次比一次长。不仅要每天面对楼上楼下大力装修的噪音,还要面对无意义无结果的工作,一度让我觉得崩溃。
(静下来,慢一点)
这时,我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工作5年,工作压力变成了病历。医生直言:“这份工作没你不行吗?”
妈妈也说:“人生在世几十年,工作的日子长着呢,歇会儿,别焦虑。”
我顿悟,离职的快乐无法想象!
我收到可爱女孩送的离职花束,跟领导和同事吃了散伙饭,做了新发型、新美甲,买了新衣服,重新拿起画笔感受水彩魅力,补了四个月的电子手账,阅读了很多书籍,睡了很多饱觉。
(2023年6月印尼科莫多岛)
我还参加了闺蜜的婚礼,接到了幸福的手捧花,参加了姥姥的76岁生日会,还跟男朋友一起去新加坡、印尼旅行……
格子间不能决定我的人生价值,我需要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去挖掘自己喜欢的事业,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7月的一天,我在小H书上发现了一个新兴职业——陪拍摄影师。我渴望社交,也想听听看看别人的人生模板。
(一起看世界)
可能有的人会问,人家为什么不去请专业的摄影师拍摄?相比工作室,陪拍价格更划算、时间更灵活,没有地点和风格的限制,走到哪拍到哪,年轻客户很喜欢citywalk边逛边拍的模式。
对于没有玩伴一起出行的人来说,陪拍可以陪伴、陪玩;对于博主,可以高效高性价比出片儿;对于有朋友一起出游的人来说,陪拍能解决朋友拍照技术不佳的问题。
我高中学习过美术,大学学习过摄影。于是说干就干,7月下旬,我在网上发了帖子,很快就有人约我。
(咋成求婚了? 哈哈哈!)
刚开始,我的定价比较低,经历了两次涨价后,客妹说我的定价还是低了些,还有很大空间。
截至目前,我一共接单91场,最长的一次拍摄5个小时,最多一天拍过4单。有探店的,逛展的,下午茶的,还有旅拍的,也有很多稳定约单的博主和模特。
我拍摄的第一位顾客是一位小姐姐,从某大厂辞职创业,美得像人间富贵花,非常自律,健身工作两手抓。
(唯一一位男模特)
我有一个固定的客户,她会经常约我去咖啡厅坐坐,我们一起吃东西,聊天。她温柔,有想法,做事有条理。我们在一起,更像朋友约会,拍摄反而成了其次。
这样的时刻,我感觉很放松,会对生活有更多更深的思考。
我跟拍时间最长的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持续了一整天,真的有点吃不消,也了解到了摄影从业人员的辛苦之处。
(我和男友在上海)
拍摄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有很多顾客都成了回头客,还会主动给我介绍客源。每一次拍摄经历都很愉快,经常会让我觉得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和朋友一起边玩边拍。
唯一一次不爽的经历是拍一个网红:按照拍摄程序,我先跟她沟通拍摄要求和细节,她很不耐烦地说“你先拍,拍完了再说!”
遇到这样的顾客,我只能努力寻找沟通的契机:“你喜欢半身照还是全身?”“你觉得俯拍还是仰拍效果会更好?”她并不听我说什么,居高临下地指着照片,狂敲我的手机,一味地指责这个不对,那个不行。那3个小时漫长极了。
陪拍让我认识了天南海北的朋友,遇到很多聊得来的女孩子,大家一起出来随意的走走逛逛,互诉彼此不同的人生状态。
(我的旅游搭子)
我爱好旅行。上大学的时候,就在国内游览。工作后,走出了国门,几乎每年都会去周边国家旅游两三次。
曾经有一次,我和朋友骑着摩托车,在泰国错综复杂的高速上迷了路,4小时的辗转,终于在交管的远程帮助下,走对了路。人生也是如此,不爽要换,错了要改。
我很享受走在路上,那种令我充满活力的变换着的日子。在路上,离开熟悉的环境,那些平常影响我情绪的东西再也无法控制我。
【口述:叶赫】
【编辑:陌上花开】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