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华北、黄淮地区迎来今年冬季首场大范围雨雪,这也是不少地区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按照雨雪分布数据来看,我国山西、河南等4省有明显的暴雪。

而且,还有更多的雨夹雪出现,分布在山东南部及山东半岛、湖北、安徽、江苏等地,都说明了中东部大范围雨雪发展强盛,从卫星云图都可以看到,云层覆盖力很强。

当然,本轮在寒潮的影响之下,我国南方也出现了降温,冷空气进入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并且0度气温线在寒潮之下,也南压了不少,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湖北中部至苏皖北部一带,所以,寒潮的持续影响大家要注意。

然而,在这一波之后,下一波的雨雪,冷空气也是“无缝对接”出现。

在12月13日到16日,我国新一轮的大范围雨雪再次出现,而冷空气的走动必然也会连续进入,与本轮的寒潮是一样的,冷空气在我国北方发展为主,引发大范围的雨雪出现。

就如在12月14日的时候,南方的暖流不断往北移动,然后北方的冷空气也在南下,在内陆气旋的影响之下, 冷暖气流在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形成对接,直接雨雪的出现,并且相对于本轮来说,范围更加的大——也就是说更大范围的雨雪又要来了。

按照气候中心在12月14日到15日的雨雪分布情况可以看到,我国华北,东北出现大面积的雨雪,而且长江流域的“雨夹雪”迹象也在出现,从降雪的分布情况来看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河南等地14省市区都有雨雪分布,覆盖范围的确是极其广泛。

当然,南方的雨雪也有,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以及江南北部有雨转雨夹雪,具体主要是根据水汽的变化,看看后面覆盖范围有多广泛。

但相对来说,在12月13日到16日这一波大范围雨雪之中,范围是广泛很多,而且,在这个时段,还有寒潮影响,在雨雪,冷空气的配合之下,可能更加的冷。看到没?捅了“寒潮窝”了,12月中旬几乎都要在寒潮时间段度过了。

而且我国气候中心在中期数据之中,已经明确说明了——在12月14日到17日,是寒潮将影响我国大部,中东部气温先后下降8~12℃,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4℃以上。

预计在12月18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可南压至贵州至江南北部,如此偏南,主要是因为寒潮的连续影响,出现了“叠加效应”,所以,南方的确不少地区也有可能迎来今年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过程。

当然,很多人可能看得比较混乱,我简单整理一下。

本轮寒潮——继续发展,但雨雪过程预计在12月11日就结束了,减弱消失。

下一波——从12月13日,也就是在本轮雨雪后,暂时休息1天,再次发展起来,一直持续到12月16日。

雨雪较强的时段是在12月14日、15、16日这三天左右,重点区域还是在北方。而南方也有,但分布范围不大,较小,南方高海拔地区可能更加容易降雪,而就是在这一波雨雪发展的时候,同步出现了新一轮寒潮。

在12月14-17日,我国将有一波寒潮,而且冷空气将会再次进入冲入我国两广福等地。

例如:广东韶关,在本轮冷空气影响之下,气温出现了6度左右的下滑,但是在下一波寒潮袭击之下,降温更强,在12月16日的时候,最高气温仅13.7度,过后预计还可能在寒潮影响之下,气温继续保持较低,而一直要持续到12月20日后,我国才会进入升温的情况。

所以,在12月中旬基本上就是冷空气影响时段,雨雪也是间歇性发展,这下应该明白了吧?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如此寒冷的冬季,是不是冷冬要来了?

还是那句话,冷冬的可能性不大,并且短期之中的数据也不能说明什么。

加上从已知数据来看,今年秋季以来,我国北方气温异常偏高,多地冬天集体“迟到”,这说明了厄尔尼诺的发展可能在引发更暖的状态出去,何况我国根据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多重效应,初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前冬(2023年12月)偏暖,后冬(2024年1月至2月)接近常年,北方出现暖冬概率较大。

所以,暖冬的概率较大,大家不要因为一时半刻的寒冷,极端性寒冷,就说冷冬了,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