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哺才能归真,氢能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新能源的发展的终点。与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广泛购买、容易获得等优势。
基于这样的定位,细心的日本人多年前就开始研发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目前,从氢气的获取、储存和加注,到氢电设备的优化、动能转化率的提高等,其实日本人都领先于世界。
兴奋至极的日本人迫不及待地将氢能源相关技术申请了专利,并为此投入了数千亿研发资金,占比高达70%。就像爱信的AT变速箱一样,形成了一道让别人发展类似技术绕不开的高墙壁垒。
本以为可以左手一只鸭,右手一只鸡,以无敌懒散的躺平姿势,大快朵颐的靠着收取专利费收割地球村,可没想到快速充电技术的出现,让自负的日本人一脸惊愕,脸部因肌肉抽搐而形成莫大的囧字在1米6的身高加持下,却是显得额外醒目。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作为当今电动汽车领域的王者,无论从电池技术,汽车产量,迭代速度到充电站的建设规模和普及程度,都可以说是村里的第一大户。
而电动汽车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到达尽头。高密度电池,动能回收技术,发电新材料,快速充放电技术,高效电动机等等,都有着无限挖掘的潜力,这其中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电动汽车驾驶品质的提升,造就一代新产品。
甚至连氢能源汽车都可以说只不过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分支而已。因为其动力输出的本质就是将氢能转化为电能从而推动汽车。说白了,只不过是电能的来源更环保,更广泛,更快速,仅此而已!
根据相关报告,一辆普通家用汽车的加氢时间大概为3分钟左右,续航约500公里。而一辆60度的电动汽车,商用充电站充满电的时间平均为90分钟,续航500公里左右。
相比氢能源,无论在续航还是补能时间上,电动车虽均有劣势,但最大的问题和困扰是补能时间。
可以说,如果在补能时间上,电动汽车可以做到和氢能源并驾齐驱,那么氢能源的技术优势将不再那么耀眼。
最新报道称:华为的液冷充电技术甚至可以做到1秒钟充电1公里,前2分钟充电200公里。
这样革命性的快充技术直挺挺地戳到了躺在氢能源专利上,妄图遥遥领先的日本人肺管。闭关修炼葵花宝典和“欲练此功”时的孤注一掷,如今看来却只能唾面自干。
特斯拉公开自己的电动车专利,是因为它知道高处不胜寒的下场;华为公开鸿蒙原始代码是因为它也知道大家一起嗨才是真的嗨。
偏偏日本人不信邪,捂着氢能源专利自娱自乐。猛浪些而言,就岛上那几十口子,无疑是身怀绝技的大侠坠入无底深洞,然后绝迹了而已。战术层面上,日本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在战略层面上,日本就有些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了。
在当下科技浪潮翻涌的时代,技术和战略思维缺一不可,出道即巅峰的技术如果没有强大的战略思维做支撑,最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让人耻笑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