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西湖大学近日再迎全球顶尖学者加盟——德国工程院首位华人教授院士、著名生物工程学家曾安平。此前,他是汉堡工业大学终身教授、生物过程与生物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

加入西湖大学后,曾安平将打造一个全新的校级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并担任该中心创始主任,未来的研究将与“双碳”密切相关。

曾安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坦言,在58岁时回国是人生的一次重要“变道”。他还笑称,此次回国还“砸”了太太的“饭碗”。

从跨专业读博,擅自更换导师布置的课题,不顾导师担忧开辟新方向,再到36年后归国重来,曾安平在一次次“变道”和“颠覆”中,践行着对兴趣的“自由”追求。

曾安平没有读过完整的小学,中学也是“半工半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对于知识的渴求总是无法得到满足,但强大的学习能力已经开始显现——1978年,他成为全校两位考上本科的学生之一,进入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无机化学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专业是石油化学工程,并于1984年提前硕士毕业。

曾安平的硕士导师,是中国石油化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林正仙先生。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留美,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数年。目光独到的林正仙先生建议曾安平:趁年轻,改学生物技术。去哪里学?德国。

加入西湖大学之前,曾安平在德国的科研做得风生水起。2020年圣诞节前夕,由他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全德重点研发计划——“电生物合成技术的生物电化学及工程基础”刚刚正式启动,相关科研经费预计超过1000万欧元。在德国生物化工、生物技术领域,这是第二个德国科学基金会重点专项,也是与碳中和密切相关的一个课题。差不多前后脚,他被评为德国工程院第一位华人教授院士的好消息,也迅速传到了国内。

几乎没有人理解,曾安平为何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就像他36年前从中国去德国那样重新开始。“校长施一公的一句话打动我了。”他透露。在那次关于事业选择的关键对谈中,曾安平问施一公:“你对我有什么期待?”“我对你没有期待,只希望你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言下之意,在西湖大学,你可以遵从对科学探究的兴趣,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附加的干扰项,只有充分的支持。

曾安平正式加入西湖大学后,将组建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实验室,同时打造一个全新的校级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而遵从兴趣的研究方向,将聚焦于新一代生物药物、生物材料以及基于二氧化碳和太阳能的大规模绿色生物制造核心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决定国家力量。特别是在现代化战争中,谁能掌握最先进的科技,谁就能拥有主动。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一直被西方霸权打压,但中国人民从未屈服过,无数像吴剑旗一样的中国人扛起了中国科技自主研发的大旗,让中国一次次突破阻碍。

不过说到底,还是我们得数理化人才太过于稀少,中国目前拥有的顶尖数理化者不足世界的1%。所以才会有杨振宁所说的千辛万苦造出来,却没人会用,不过是白白为他人做嫁衣。

不过好在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物理人才的培养问题。

教育部规定,一年级左右的学生已经开始正式学习科学相关的课程。这跟以前重视双语教学的方式完全不同,以后英语在小孩的升学考试中会逐渐被弱化,理科则有所提升。

而杨振宁这样的物理高手指出,要想学好物理,兴趣很关键。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