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哪年的你看看,97年的洗衣机,我估计生产厂家都倒闭了。”
河南大哥这一句话,让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威力,在评论区委屈不已的发言:
“对不住大家,威力还在坚持,感谢云股东的支持哦。”
这一幕让无数网友爆笑,有人笑称,威力这一句话,相当于“听说你到处说我死了?”
曾经洗衣机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竟然落得这副田地,让无数人感慨不已的同时,也深深震撼于国货老品牌的坚挺程度。
网图
威力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候的老百姓别说洗衣机,结婚的时候凑齐“三转一响”,那都是富贵人家。
等到中国人富裕了之后,大家又开始追捧“外国制造”。
威力就这样,钻进了时代的死胡同中,像大多数国货一样,被人们所遗忘。
正因如此,当大家知道威力厂家还在运转的时候,才会如此震惊,这么多年被挤兑,它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网图
狭小的厂房,脏污满地,几个上了年纪的工人正在操作机器,一台台款式老旧的洗衣机被从流水线尽头搬到卡车上,乡下是它们最终的归处。
在不少人脑海中,失去龙头位置的威力,应该是这样一番场景。
可想象中很惨的威力,其实并没那么惨。
作为唯一拥有全工业线的国家,中国的制造业实在是太卷了,家电行业的竞争,从千禧年后,更是一年比一年激烈。
在数以千计的家电品牌中,威力虽然有3000万的市场,但不进行改制转变,依然还是无法立足。
网图
于是,早在30年前,这个闻名全国的洗衣机品牌,就已经开始另辟蹊径的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办法很简单粗暴,但是有效——改制、贴牌、远销海外、占领农村市场。
渐渐地,威力不再将全部精力投放进国内的业务之中。
为国内一线家电品牌做代加工、贴牌,以及海外出口,近年来成为了其重点发展的方向,而且还做的很好。
网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自己的主营业务。
威力公司正式成立于1980年,经历了市场开放、公司改制、洋货冲击、破产危机等时代洪流的席卷后;
虽然已不复曾经的辉煌,但依然拥有占地千亩的工厂和大楼。
工厂设备年年更新,如今几乎完全是全自动化作业。
在科技的帮助下,智能化升级后的威力生产车间,生产一台洗衣机,最快只需11秒,且过程完全透明,数据在AI的帮助下,也清晰明了。
2022年,其员工数量为1600人,到如今,已经飙升至3000人。
去年全年,它的产值达到了10亿元,对比国内其他大牌家电产业,这个数据并不起眼,但别忽略了,这只是产值。
网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威力就尝试开辟除洗衣机外的其他生产线。
多年来,它尝试了冰箱、空调、炊具等产品的制造,但效果并不明显,最知名的还是洗衣机产业。
目前,威力工厂洗衣机年产量大约200万台。
而根据相关数据的披露,2023年洗衣机销量排行榜第一名的海尔,年销量约为330万台,排第二和第三的小天鹅和美的,约为310万和190万台。
也就是说,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威力,一年的产量,却是中国市场前三的四分之一。
虽然恢复不到往日辉煌,但威力另辟蹊径自救的措施起效了。
一家企业总不能靠着以往的辉煌继续生存,但回首往昔看威力的曾经,依然会为其辉煌时期的成就而震撼。
1979年,一台从废弃旧船上拆下来的铁架子,被送到了中山石岐农机修配厂,这是许继海第一次见到洗衣机这种“洋玩意”。
修配厂的员工们敲敲打打,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里面的构造搞明白了;
又过了几个月,国内第一台单缸洗衣机,在这个简陋的农机厂里诞生了。
网图
1980年,2000台洗衣机从此处分发至全国,“中山石岐农机修配厂”正式更名为“中山洗衣机厂”,洗衣机品牌为“洁白牌”。
1981年,双缸洗衣机被研发成功,工厂正式开始运转,品牌被更名为“威力”。
许继海,在民选的超高呼声中,成为了威力的第一位当家人。
往后的15年里,中国的洗衣机市场,是威力的天下。
“威力威力,够威够力。”
“新旧交替,还是威力。”
“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
不得不说,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宣传方式,在如今看来有些土气的广告词,在当年无疑成功抓住了市场的痛点。
给洗了一辈子衣服的母亲买台洗衣机,用机械解放双手,成为了彼时最新潮的消费目标。
网图
在人民生活水平腾飞的年代,洗衣机这种家电尽价值不菲,是大部分家庭承担不起的存在。
可即便如此,1990年,威力还是首次突破100万台销售大关。
到1995年,威力洗衣机用户已超1000万;千禧初年,3000万的市场保有率更是让国家授予其“洗衣机大王”的称号。
当时不管是市场占有率,还是销售数量,亦或是知名度,威力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如今著名的家电品牌,小天鹅、美的、格力等虽然已小有名气,但在市场上依然还处于二线水平,龙头位置牢牢被其他品牌占据。
网图
比如广东科龙的“容声”电冰箱、青岛的“澳柯玛”冰柜、“春兰”空调等等。
威力曾是无数中山人的骄傲,巅峰时期,国家一号人物都曾将那里定为视察地点。
可以说,即便是在威力打扫卫生的清洁工,说起自己工作的地点时,都会不自觉的将腰板挺直。
可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即便是神,也逃脱不了沧海桑田。
如果说,威力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东风,那乘上这股东风的,远远不止它一家。
实际上,“威力集团”成立10年之际,公司的领导阶层就已经意识到了市场的变化。
洗衣机市场趋近饱和、大量资本雄厚的外资冲击、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商品的追求,都是威力,乃至全部国货品牌未来要面对的危机。
30年前的报纸就曾忧心忡忡的表达过这种想法:
“日本空调器大举‘入侵’中国市场......相当多的国人一见洋品牌就慷慨解囊,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识之士表示严重忧虑。”
“一些日本企业热衷于合资建厂,并非是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而是抢占中国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把国货打垮,实现日本空调在国内的垄断地位。”
网图
3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感叹,“有识之士”的目光之长远,让人敬佩。
国内的产业内卷,国外的资本压积,让不少国货老品牌在那段日子过得相当之凄惨。
威力的家底还算厚,所以算不上“凄惨”,但也经历了几番大起大落。
先是公司大举进军空调产业,步子迈的太大,导致产业几乎颗粒无收。
而后,在国内外家电品牌的互相倾轧之下,竞争力大大减弱,短短几年时间负债超16亿,裁员、减员成为大势所趋。
就在外界对此议论纷纷之时,威力内部又曝出“将帅不和”传闻,让品牌本就岌岌可危的名声迅速崩塌。
网图
终于,2005年,名噪一时的威力洗衣机因经营不善,不得已将品牌加工厂打包卖出,一时之间,引发巨大舆论争议。
拥有成熟的加工产业线以及经验丰富的流水线工人,威力其实是不缺卖家的,一般的小公司都排不上号。
最先派出谈判团队的公司是科龙,这个家电行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对“开疆辟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当时,新闻造势很猛,很多媒体将这场收购案形容为了“下嫁”。
不过很快,科龙董事顾雏军陷进金融官司案,最终锒铛入狱。
网图
只是,当年科龙经此一役被打击的不轻,陷入舆论之中,很多计划被逼搁置,其中就有威力的收购计划。
最终,中山威力集团与东菱凯琴“结了亲”,以1.5亿元的价值,成功“改嫁”。
当年,这场并购案引起了圈内诸多大佬的围观,东菱凯琴更是放言称要将威力“重振雄风”。
可时代变了就是变了,错过了红利期,那就只能如黄河之沙,随波逐流了。
坚强挺过那段时期后,威力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终于走下神坛的事实。
生意场上,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威力为什么能在八、九十年代引领大潮,“人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公司刚刚成立时,领导就定下一条铁律“凡是职工要做的,自己先做,凡是职工要遵守的,自己要先遵守。”
工厂内的一位副厂长,拥有30多年的烟龄,为推行工厂内不可吸烟的规定,他以身作则,硬生生戒了烟。
这件事给员工们很大的震撼,大家纷纷效仿跟随,不少人戒烟的同时,威力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无烟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威力从上到下从未有过以权谋私的行为,工厂每年流水近千万,账目上一分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网图
除此之外,威力深知“顾客就是上帝”,也将这个观念深深刻进每一个威力人的脑海里。
比如,一次,工厂里生产的一批洗衣机,在全国各地发生了短路和烧线的故障,经过排查后发现,是因为各地的电压不同所导致。
严格来说,这和洗衣机是没有关系的,但厂里还是决定召回全部相关机型,不管有没有卖出,不管有没有问题,全部返款加赔偿。
正是威力这种扎实肯干、诚信经营、重视品质、将消费者视为衣食父母的经营理念,才让它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扩大,抢占大片市场。
“人和”确实给威力带来了难得一见的辉煌,只是天时地利的稀缺,还是让它少了点运气。
即便用尽了全部手段,威力最终依然没有“重振”。
网图
幸运的是,他迎来了自己的下一个春天。
威力的故事,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的国货团建。
细数他们的过往,大家发现,这些年来,国货虽然各有各的惨,但他们骨子里的韧性和坚强,是相当一致的。
在经历了无数被外资碾压的日日夜夜后,能坚持下来的国货,终于迎来了曙光。
大起大落45年的威力,期待它再次释放出自己的“威力”!
-End-
参考资料:
1.电器:新东家重塑威力新形象
2.日用电器:威力欲重振昔日雄风
3.中山历史:“威力,威力,够威够力”,国内第一台单缸型洗衣机,中山人的骄傲
作者:又又双
编辑:一乙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