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柬之对李显失望
李显在推翻武则天的皇位时,有五个人的功劳最大: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神龙政变后,张柬之等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五人抱团取暖,把控了朝廷的军政大权,桓彦范也利用自身的功劳为亲朋好友谋福利,原本是拥李派的忠臣,却渐渐的成为了新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五大臣与皇帝的关系出现微妙的裂痕时,李显又不顾劝阻的将皇后韦氏放在了皇位后面的帷幔处。昔年武则天利用李治病重,搞起了二圣临朝,最终君临天下,如今李显也重走了他父亲的老路,让皇后韦氏垂帘听政。
韦后垂帘听政
这对于五大臣是极大的羞辱,李唐皇族刚经历数十年的悲惨,如今好不容易翻身了,皇帝却又干起了蠢事,李显不仅让韦氏参与政事,同时将宠爱的小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也放在了重要位置上。
李显此举或许是为了压制五大臣,但从他在李治时期做太子、被武则天废掉、神龙政变时的窝囊样来看,他没有这样的智慧和心机,更多的不过是对于韦氏和安乐公主的宠爱,让一个昏君做出了最有利于他内心想法的决定。
一个韦氏已经遭到了张柬之等人的反感,如今又多了一个安乐公主,张柬之苦劝无果,义愤填膺,李显的无能他早就知道,却没想到李显竟然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
一代名臣张柬之
五大臣惨遭虐杀
张柬之更没想到的是,李显又重新启用了武氏余孽武三思。武三思虽然受到神龙政变的牵连,却没有招来张柬之的打击报复,只是将他外放他处,这样一个双手沾满李氏宗族鲜血的刽子手在武则天被推翻仅仅一年的时间,就重新回到了高位。
武三思的回归,让张柬之等人如坐针毡。崔玄暐也成为第一个打击报复的对象,在武三思的操控下,他从宰相被贬为梁州刺史,对李显失去信心的张柬之看不到李唐的未来,为了保全余生,他上书致仕,回襄州养病。
武三思回归
张柬之刚走,敬晖就被贬为滑州刺史,桓彦范被贬为洺州刺史,袁恕己被贬为豫州刺史,至此,神龙政变领头的五大臣全部被驱逐朝堂,而这距离李唐复国不过两年的时间。
五大臣尚且落得个如此结局,更何况跟随张柬之作乱的其余人等,王同皎、刘湛等人全部遭到惨无人道的虐杀,李显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推他上位的功臣们赶尽杀绝,反而将曾经的对手,无数次迫害他的武三思、宗楚客等人留在了朝堂,加官进爵。
杀掉一群功高震主的忠臣,反而留下了一群没有任何功劳,却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奸臣,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皇帝该干的事情。
五大臣的悲剧才刚刚开始,从宰相到地方刺史,从刺史到广州、海南各地司马,从司马到流放,可怜的是,这些拥李的大臣们的家人也无辜遭到了虐待。张柬之、崔玄暐病逝在流放的路上,桓彦范被武三思用削尖的竹子一点点刺死,敬晖被千刀万剐,袁恕己被灌入剧毒的钩吻,疼痛难耐以至于双手指甲全落,然后被活活打死。
李唐中晚期的混乱政局,皇帝屡屡遭到弑杀,却鲜有忠臣护佑,或许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埋下了臣子对李唐皇族冷漠的种子。
神龙政变的功臣遭到李显虐杀
李重俊诛杀武三思
张柬之等人的惨淡收场,对于拥李派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朝中剩余的心向李氏的忠臣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义愤填膺,反而多了一份淡然,得过且过,对于李唐皇族这是非常不好的信号,可是对于安乐公主,却是极其有利的。
安乐公主图谋皇太女的位置已经很久了,张柬之等人在的时候,安乐公主畏惧于五大臣的权势,不敢提出如此荒谬的想法,可如今张柬之已经病逝,把控朝廷的是她的公公武三思,安乐公主迫不及待的要求李显满足她这个需求,却被李显拒绝了。
安乐公主谋夺皇太女之位
李显是有太子的,虽然他很不喜欢太子李重俊,却也不能违背祖制,将皇位留给安乐公主。自从五大臣被杀后,李重俊的位置就越来越危在旦夕,生在一个昏君的时代,被废太子的结局显而易见,更何况不是他亲生母亲的韦后处处刁难,安乐公主更是将他当作奴隶一样对待,这样的储君,根本熬不到登上皇位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