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中国火箭军部队中,有一位杰出的女大校,名叫许道江。她展现出卓越的才干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事全力以赴,从不避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是火箭军中的第一位女性军事博士。
然而,许道江还有另一重不为人知的身份——她是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的孙女。虽然她本可以借着家族的威望选择轻松的生活,但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另一条路。
许世友
许道江并没有因为家族的荣耀而走上特别的途径。她秉承了许家的家风,毅然进入军队的基层工作。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她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实际表现获得了大校的职位。
虽然她的祖父是开国上将许世友,位高权重,但许世友从未滥用权势为家人争取特殊待遇。许道江继承了家族的价值观,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她的故事彰显了家族传统与个人担当的完美融合,为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许道江
风风火火的上将
许世友将军诞生于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国内充斥着军阀割据、兵匪横行的局面,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许世友的童年生活无疑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八岁时,由于家境贫困,许世友被送到少林寺出家为僧。在寺庙里,他跟随和尚们修炼武艺,培养出了卓越的武术技能。
在旧中国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走到了危难存亡的关头。随着年龄的增长,许世友意识到了保卫国家的责任,他决定投身军队,用自己的力量捍卫祖国。1927年,他参加了黄麻起义,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党员。
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许世友总是英勇无畏,凭借出色的战斗技巧赢得了诸多战功。这迅速使他在军队中得到重要职位的委任。
红军时期,他已经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军长。尽管他因“急脾气将军”而闻名,经常因战术分歧与他人争论,但他在对待士兵方面表现出巨大的耐心。
他会亲自到战壕与士兵共进午餐,休息。在路上遇到士兵,他常常关切地询问他们的情况。用“如父爱子”来形容许世友一点都不过分。
在军队中,许世友是一位毋庸置疑的杰出将领。而在家庭生活中,他也展现了温暖和关爱。1924年,他在父母的撮合下与朱锡明结为夫妻。
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婚后生活幸福。朱锡明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其中许光是长子,而许道江则是许光的女儿,也是许世友将军的孙女。
逆境时期,反动势力对共产党员进行迫害,许世友不得不被迫背井离乡,带着妻儿东躲西藏,躲避敌人的搜索。为了保护家人,他在困境中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将妻儿留在家乡,自己则继续投入到革命战斗中。
尽管许世友将军对不能陪伴在妻儿身边感到内疚,但他将毛主席“不搞特殊”的教导融入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即便有权力可以安排许光进入军队,他也坚持让许光通过真本事来取得成就。怀着真诚的决心,许光通过持续的学业和坚韧的努力,取得了本科学位,最终成为我国首批拥有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对于孙女许道江,许世友将军也表现出深沉的爱意。他经常腾出时间陪伴她,呵护她。许道江在许世友将军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在许世友的教育和关心下,许道江在成长道路上受到了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军人世家的传承
许道江在心中铭刻了许多与父亲和祖父有关的宝贵瞬间。在她的童年时光里,她的父亲常常带她去看电影《闪闪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的无私精神深深感动了她。
后来,她才得知这位主人公的原型竟然是她的祖父,许世友将军。
在许世友将军的悉心教导下,许道江心怀强烈的家国情怀,勤奋苦学,传承着那份红色家风。虽然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当她面对河南人口众多的高考竞争时,仍然感到升学的压力。
1984年,她曾考虑通过户口迁移到北京,以增加进入理想大学的机会。然而,许世友将军坚决劝她留在本地参加考试,鼓励她通过真实的才华考入心仪的大学。
不负众望表现出色
听从了祖父的建议,许道江潜下心来努力学习,在高考中考出了优秀的成绩,成功考入北京军医学院。在校期间,她专心致志地学习专业知识,不仅以杰出的成绩顺利毕业,还持续深入学术领域,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踏入工作岗位后,许道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世而骄傲自满。她坚决从基层开始,勤奋地付出。
在工作单位,她始终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背景,待人亲切友好,与同事们保持着良好关系,毫无架子可言。大家都愿意与许道江交往,因为她没有一丝虚伪。在工作时,她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一次,在医院巡视病房时,许道江发现病房内有患者与护士发生纷争。她立即前往调解,详细了解情况后,才得知那位患者原来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干部。
她耐心地与老干部交流,真诚地向他解释了医护人员的处境。经过她的努力,老干部最终平息了愤怒。事后,老干部对许道江的职业操守赞赏有加。
后来,老干部从其他途径了解到,原来许道江是许世友将军的孙女。
他感叹道:“原来她是许世友将军的孙女,许家可真是英才辈出啊!”
许道江
许道江的才华和品德早已得到组织认可。
2016年,她被任命为火箭军后勤部卫生局局长,授予大校军衔。她不仅是军队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大校,更是唯一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大校。然而,直到那个时刻,许道江的身世才被揭示。
然而,当人们得知她是许世友将军的孙女后,并未对她因家世提拔产生怀疑。许道江在职业上的成就和人品,早已在大家心中树立了深刻的形象。她所取得的荣誉,都是凭借自身的实力所赢得,从普通的基层士兵起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她经受住了党和人民的考验。
当被问及谁对她影响最大时,许道江毫不犹豫地说是自己的父亲。
虽然许光传承了自己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家风,但毕竟许道江是在父亲许世友的陪伴下长大的,因此深受他的影响。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闪闪红星》,后来才发现里面主人公潘冬子的原型居然是我的父亲。”这件事情许光从未向女儿提及过,他认为这并不值得夸耀。
在许世友将军的悉心教导下,许光茁壮地成长,继承了许多将军高尚品德和光荣传统。
起初,许光在海军服役,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一个关键的时刻,许世友突然作出了一个决定,要求许光转业回到故乡。
这一决定的原因并不是让许光放弃他的军旅生涯,而是因为许世友的母亲一直生活在乡村,对城市生活不太适应。深怀孝心的许世友担心母亲在乡村的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因此他毅然决然地让儿子回乡照料她。
许光
尽管舍不得离开部队,许光深刻理解父亲的孝心。他毫不犹豫地离开军队,回到家乡,并在基层扎下根。
回到家乡后,他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没有因为自己的干部身份而摆架子。他经常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在担任基层干部的期间,许光亲自参与各种工作,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造福了当地居民。
尽管作为干部,许光享受着食宿的优惠,但他始终坚持将自己的标准与普通百姓一致,没有特殊待遇。尽管组织为他分配了一套楼房,但许光却关心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他宁愿选择简陋的住所,将配发的楼房留给需要的人。
直到去世,许光一直住在老房子里。岁月流逝,房子和家具早已老化不堪。许道江曾多次提出让父亲住到她家,但许光始终舍不得离开乡亲,坚守在乡村。
在克服巨大悲痛之后,许道江完成了父亲的后事,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直到2016年升为大校,她才终于感到自己没有辜负许家的家风。
至于许家的其他子女,许道昆和许道仑年轻时都参过军,许道昆甚至还做过知青。
退伍后,他们没有利用父亲和祖父的权势留在军队,而是像父亲一样回到了新县,担任基层干部。
而妹妹许道海则继承了母亲杨定春的事业,毕业于师范学院后,放弃了进一步的学习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伟大而平凡的教师。
结语
许家的三代人,从许世友将军毅然投身军旅,保家卫国,点燃了一支支为人民服务的明灯。他们不追求名利,也不追求金钱,代代相传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民的家风和作风。
就如同无数默默无闻的共产党人一样,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