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中建某局员工提供的,如下图:

这是中建某局的一个公司人力,在群里给各个项目经理发的通知,明确告知大家接下来公司会大规模的裁员,裁员的比例是10%。要求各个项目经理统计人数,尽早确定一个裁员名单,还给大家指明了方向,绩效不行的员工,或者是不听话的员工。

所以,下面就有很多项目开始划定范围了,比如把第三方劳务编的员工给搞掉,比如刚进来的大学新生。2023年秋季入职中建各个局的校招生,其实还挺多的,现在也就才半年的时间,裁员的话这帮人难以短期找到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某局的裁员是优化处理,不是直接进行裁员,也就是说这个优化是大概率不会给离职补偿的,通知里面也明确说了。这一点还有点出乎意料,看来现在很多央企裁员,也开始丢掉体面了,要搞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

2023年还真是比较魔幻的一年,这一年很多建筑系的央企出现严重的欠薪问题,一些分公司不得不向集团总部借款来发工资,以应对暂时的困难。但是借完钱以后,后续发工资又成了难题。

前阵子,有小道消息传出说多个债务率较高的省份,被上面要求暂停大规模的新增项目。这事儿虽然没有正式的消息来源,但是通过多方面的印证,大概率会成真的。这对一些建筑央企,形成了巨大的利空,既然预期严重不足,接下来只有两个选择了:

要么大幅度地缩减编制,把能够砍掉的人都先砍一部分,比如刚进去的校招生,以及劳务编制的员工,把组织架构先瘦身下来;

要么进行海外布局,加大海外业务的拓展力度,去非洲,去中亚,去东南亚。国内在大规模债务去杠杆,那就去国外还在加杠杆,大量上基建项目的地方。

在去房地产化的趋势之下,基建退潮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的建筑行业规模肯定是呈逐步缩减的趋势的。前几年有不少民营的建筑巨头纷纷倒下,目前已经进入了债务重组,或者债务清算结算阶段,很多民营建筑公司会被行业淘汰。其实一部分建筑系央企,也应该被逐步市场化淘汰,这是一个注定的结局,要直面这些客观的现实。

未来,只有经营效率足够高,能够卷得过同行的建筑央企才能活得滋润。跟房地产公司一样,不仅卷公司,也卷公司里面的人。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