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青山千年画,流水万古琴。

作为广东人,林若在广东长大,也在广东念书,后来还考上了广东有名的学校之一,中山大学。

随后,林若经历了一系列爱国主义运动、又参与了革命后,便一直留在广东任职。

他在任期间,大力推动广东地区的改革开放等多项事业,为广东的农村改革也出了不少力。是当地真正干实事、听真话的好干部

当地群众提起他,几乎都是交口称赞,他的美名在当地存留了许久。不过,这样一个出色的干部,却并没有让自己的三个孩子从政,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位原广东省一把手的身上,都有着怎样的经历?

追求真理参与革命

1924年,林若降生在广东省潮安。他从青少年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当时的一些进步思想了。

高中时期,林若在家乡当地的名校东山中学念书。当时他特别喜欢读书,凡是市面上能见到的进步思想书籍,林若全都读过。

再加上他身处的时代背景来说,林若见识过很多旧社会的腐败,于是就更加向往书里所写:进步、崭新的世界。

林若当时在学校里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秀,同时也团结同学,后来就被一致推选为学生会的学习干事。

不久后,林若高中都没上完就去参加了抗日运动,还在1945年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第二年,林若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的外语系。不过在入学后,林若发觉自己更喜爱文学,于是就转了专业。在中山大学的校园里,林若依旧团结同学,继续追求和发扬进步思想,多次组织学生运动。

1947年初,组织上交给林若一个光荣的任务:参加粤赣湘边纵队的武装斗争。于是林若毅然离开校园转入游击区,还在当地担任团政治处主任。

在此期间,林若和家乡老区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林若都始终铭记当地人民为国家所做出的奉献。

后来,虽然革命成功了,但是林若当年为了革命放弃学业,会不会后悔呢?

晚年时,曾有人问过林若这个问题。林若十分坚定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入党以后,早就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更不要说个人的学业和志趣问题。这番话也说明,林若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林若基本一直都在基层工作。当时他经常下乡,和那些农民朋友们一起“同吃同住”,甚至还会一起进行劳动。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林若作为一名党员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也在一步一步的成长。

林若用心对待工作,真诚的对待群众,而回报给他的,也是职务一步步的向上晋升。林若慢慢的从普通基层人员,到区长,再到区委书记,后来再到县委书记。

慢慢的林若发现,正是因为自己扎根在农村的原因,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他也真心地喜欢上农村环境,还非常爱和农民兄弟们打交道。

林若甚至还写过有关的文章,来抒发自己热爱田园的志趣。也因此,就算之后林若已经担任了整个广东省的一把手,但他内心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农村,而且还保留着对农村的关怀。

而林若的职业生涯中,除了革命这一项之外,坚持改革开放,并且坚持在广东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则是他做出的第二项功绩。

坚持施行改革

自从邓公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以后,全国各地很快都投入到这股浪潮之中。

在农村的发展上,最初是1978年冬天,安徽省小岗村的十几户农民,实行了最早的“大包干”,并且还创造出“小岗精神”,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算是拉开了序幕。

另一边,在广东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就是在林若领导下的湛江地区。

然而,林若当初在搞这些行动的时候,其实有收到很强烈的反对声音。当时在湛江地区,有些人无法理解这一举措,对此非常抵触。

因此,林若在最初也只能是尝试运行。

当时有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生产大队,比较支持林若这一做法,于是就先搞起了包产到户。而林若就默许他们先进行实验,等着看效果如何。

一直到1980年9月,林若借助中央下发的文件,里面详细说明国家已经通过“包产到户”的办法,开始在湛江地区大力推行这一政策。

施行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湛江地区大部分的生产队,都已经参与到这项政策中,并且还成为全国搞“家庭责任制”最早又最好的地方。

湛江地区最先施行包产到户,而成绩也是最先显现出来的。当时主要负责广东农村工作的领导,看到成绩后,立刻在全省大力推行。

而林若也凭借在这一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后来被调去广东省委工作,但他依旧没有忘记对农村的改革,又接连做出了很多成绩。

除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林若还非常关注落后山区的开发和建设。

自从1985年他被调任到省委,开始主持省委工作的时候,林若每年都会召开一次省委工作会议,就是有关省内山区的问题。

在林若主持的会议上,讨论的议题基本都是山区开发的有关事宜,以及如何带领山区的群众和干部,走出以前的贫困、奔向发家致富的道路。

经过一系列的摸索和分析之后,林若果断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那就是要以五年为限消灭荒山,并争取在十年内将广东的大地全部实现绿化。

有了目标,林若那是说干就干,而且他身先士卒,亲自带队进村安营扎寨,参与到植树造林的工程当中去。

一直到1991年,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广东省被国务院授予“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称号。而这一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林若和其他干部、所有群众的努力

两年后,林若当初提出的“十年绿化”计划,提前了两年完成,广东的大地果然实现“全绿”。

主抓经济从不徇私

广东的农村和绿化都起来了,林若把目标放在了经济改革方面。

在荒山问题得到解决后,广东省的乡镇企业开始逐渐兴起。当时广东有“四小虎”,分别是东莞、中山、顺德和南海,这一切都是林若一手推经济的结果。

他不仅在乡镇大力发展,而且开始对城市的经济体制推行改革。尤其是对市场的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并且在全国首先放开物价,给企业下放权利,让当时的各项改革制度,都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除此之外,林若还亲自上阵,查处一大批要案,将一批腐败分子进行惩处。到了主政后期,林若非常重视立法工作,在当地制定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法规,而这些制度运用到广东省的治理当中,也都颇有成效。

除了在工作上面一丝不苟,林若对待生活和家人,也是依旧如此。

在生活方面,林若坚持原则又很顾全大局。每次下乡进行视察的时候,林若从来不让警车给自己开道,而是选择轻便的车辆,只带几个工作人员即可。

而且还要求接待他的单位,必须要奉行简朴,绝对不能搞铺张浪费那一套。

88年时,当时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女士,刚好到了广东,提出想去林若家里进行探望。林若得知后婉拒了这一要求,第二天王光美直奔林若家里,看到的都是非常简朴的陈设,家具几乎都是修理过的。

当时很多基层的同志会给林若带一些家乡特产,即便如此,林若也不肯轻易的收下。即使有实在推脱不过的,林若也会把特产转送给省委幼儿园,或者那些为省委站岗的警卫战士们。

对待家属,林若也是一样的严格要求。

林若有三个儿子,但他们都没有从政,而是去当了工程师、老师,还有一个是在东莞的企业里。为什么不让他们从政呢?林若一是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他们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去打拼,而不是依靠家里的资源。

对待自己的妻子,林若也是一视同仁。1990年左右的时候,省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把内设的处提升为副厅级的室。在这个范围内,林若的妻子彭慧兰恰好也在其中。

但是林若特意提出,不能让妻子提升。因为这样一来,别人就很容易会以为,林若同意升级的原因,是因为他自己的老婆。

因此,林若的妻子彭慧兰一直到退休的时候,都还是原本的初级干部。但其实从工作方面来看,彭慧兰就算提升了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因为她的能力和表现都是完全没问题的。

从这件事中就能看出,林若的有原则和有底线,不仅是对自己,对家人、亲属都是一样的。

结语

1997年初,林若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依旧用自己的能量,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

当时,林若被选为省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及其他几个职务。这不仅代表林若对民生的牵挂,同时也代表群众、干部对他能力的认可。

从一线退下来之后,林若依旧关注民生问题,经常围绕当时的改革发展,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话题展开思考,随后进行实际走访调查,最后整理成册,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

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林若在退下来之后,还依旧奔走在为贫困地区“读书难、看病难”等问题上。

有人询问林若,为何要这么拼呢?林若则表示,“为人民服务”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当初选择革命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得到解放,这就是自己毕生的事业。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