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闯关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之一,它标志着广大山东乃至华北百姓为逃避战乱与灾害,背井离乡来到东三省建立新家园的艰辛历程。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与封建统治的腐朽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山东一带战火纷飞,外国军队大肆抢掠,村镇被摧毁。正值壮年的男丁被迫从军或被杀,妇孺流离失所。

此外,山东还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灾荒,这场灾害持续两年之久,蝗灾、旱灾、水灾等天灾交加,粮食歉收。

据传当时全国有一千多万人因饥荒而死,其中山东死亡人数最多。

一时间民不聊生,百业萧条,盗匪横行,民众苦不堪言。在生存压力下,许多人选择北上,越过山海关进入东三省地区寻找机遇。

他们或乘船从烟台出发横渡到辽东,或步行翻山越岭从山海关进入。这是一条漫漫长路,艰险异常。

大部分难民靠步行出行,每天仅能行十几里。道路泥泞,独轮车难以通过,老弱妇孺只能背负行李挑担前行。

天气恶劣时难以行走,许多人中途倒下,而疾病缠身难以医治。据说有二三十万人葬身路上,只能就地草草掩埋。

还有一部分人被清廷官兵拦截驱赶,只得改道走偏僻小路。到达东三省后,寒冷、荒芜的环境与他们对南方景象的想象大相径庭。

野兽蛰伏、蚊虫肆虐,防范不周者时有遇难。更讽刺的是这里土匪盗贼猖獗,到处抢劫,给移民们带来二次伤害。

之所以还选择东北,而不是南下江浙一带,主要因为东北土地广袤,人口相对稀少,大量土地尚未开发,移民可以获得较多选择。

相比之下,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人口众多,可供开垦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无法满足大规模移民的需要。

再加上,当时南方也是战事频仍、匪患丛生,并不比北方好多少。东北地区则相对稳定,清廷驻军也可起到些许保护作用。

此外,东北气候与山东相近,主要作物也较为接近,利于百姓立足生存,而江南气候湿热,令北方人难以适应。

在文化上,东北地区语言较为统一,也较为接近山东,有利于融入当地生活。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