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105亿,我不要了!”不久前,西安一大学教授,一挥手就放弃了国资委欠自己的百亿巨款,他为何如此大方,他真的亏了100亿吗?
1962年出生的彭年才,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工作者,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系,他选择留在母校任教,一心只想潜心科研事业。
1997年,这个沉浸在学术世界的博士,因为一位老师的关系,偶然与诊断试剂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老师,是西安交大微生物学院的教授,他长期研究临床诊断试剂,并希望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彭年才便拜师学艺,渐渐对这个领域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1997年,35岁的彭年才毅然决定自主创业,在西安创立了天隆生物科技公司,专门生产开发各类诊断试剂产品,起步时,天隆的实力有限,经常碰壁,但彭年才没有放弃,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慢慢把公司做大。
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彭年才却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斥资5.5亿元收购了西安天隆62%的股权,对当时情况普通的天隆来说,这个天价无疑是非常惊人的。
这其中必定有内情,调查后发现,收购天隆的科华生物,其实是另一家机构方源资本的子公司,作为财务投资机构,它收购资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再次出售获利,在它看来,天隆这种规模的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低买高卖的机会。
果然,收购天隆仅两年后,方源资本就通过科华生物把股权全部转手给了珠海国资委,实现了资本运作,但在这场交易中,它还布下了一个“暗雷”。
根据当初的股权转让协议,科华生物有义务在3年后再收购天隆剩余38%的股份,而收购价格将取天隆的估值和其2020年净利润的两者高值作为计算基数。
当时显然大家都认为,以天隆的实力,2020年的利润不会有太大增长,所以这种对赌条款并不费事,但随后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预想。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蔓延,彭年才明白,这是天隆发展的千载良机。他果断调整经营策略,全力投入疫苗和试剂研发,这一抉择直接改变了天隆的命运。
这一年,天隆净利润竟然达到11亿元,按协议约定的25倍计算,剩余38%股权的价格直接飙升至105亿元!
这对当时已被国资委接手的科华生物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哪里还有这么多钱来支付天隆?情况跟解放前一夜截然相反,国企成了资本家的囊中物,无计可施。
于是科华生物想出一个歪招,把持股权悄悄转给了天隆的竞争对手圣湘生物,想脱身不履行义务,但没想到彭年才早有准备,立即向科华生物发起仲裁,要求按约定履行收购。
科华生物投鼠忌器,赶紧找珠海国资商讨对策,但彭年才不会让步,他直接飞到珠海请求国资委支付股权收购款,态度强硬。
眼看彭年才态度坚决,又占据道义制高点,珠海国资委也不得不软化态度,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与彭年才长期相处后,国资委逐渐意识到,要找到真正了解诊断试剂行业的人来掌舵,才是科华生物长治久安之道。
于是双方再次坐到谈判桌前,这次彭年才没有坚持105亿的仲裁请求,而是同意取消剩余股权的收购协议,并且以每个20元的价格,购入科华生物5%的股份。
这无疑是对国资委的大方让步,但令人意外的是,珠海国资委不仅默认了这一安排,还把自身10.64%股份的表决权永久转让给了彭年才,就此退出科华生物的管理层。
这样一来,彭年才成功接手了科华生物的实权,一个上市公司成了他梦想的施展舞台,而国资委获得了避免更大亏损的机会,成功止损退场。
此番谈判,彭年才明明可以坚持仲裁得到105亿巨款,但他放弃了金钱诉求,选择了事业发展的道路。
我们不禁要问,这对一个商人来说,是明智的选择吗?放弃巨款是否太非理性了?
但对彭年才这样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获得一个上市公司平台更具有吸引力,在这里,他可以通过市场运作获得资金支持,从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从而被动接受金钱收益。
他已经56岁,处在事业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这个舞台,恐怕一生难再遇见,相比之下,105亿只是一时的数字而已,抛去金钱诱惑,他选择了对未来更有利的道路。
这场风波终于尘埃落定,科华生物强制收购股权的历史隐患得到彻底解决,公司也换上了真正懂行业的管理团队,在彭年才的领导下,它一跃成为行业标杆和整合者,开始了第二春。
人生就像一场围棋,机缘巧合成就这一局。彭年才和国资委各取所需,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许正因放下了金钱诱惑,这场对弈才能尘埃落定,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