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说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电影《临时劫案》开了个直播。
期间主持人说,“郭天王,有影迷说,希望您能把社交账号头像,替换成电影里的“说谢谢”表情包,你看如何?”
郭富城当即回答:“没问题!”
本以为这就是大家的随口一说,但没想到,隔了没多久,头像真的换了。
而带来的直接效应,则是一夜之间,其社交账号的粉丝数量,暴涨六万,且仍在以不慢的幅度,继续攀升。
一句“说谢谢”,威力不可小觑。
一夜涨六万粉丝。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里,或许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比如早前“挖呀挖”的幼儿园黄老师,又比如在大学生运动会上一战成名的吴艳妮,以及诸多网络红人,暴涨百万粉丝,也可能并不稀奇,但对郭富城这样的香港老牌艺人来讲,这个概念又并不相同。
若论知名度,三十年前,郭富城就已经红遍了整个华语世界,无论是样貌、发型还是歌舞,皆是那个年代标签式的存在,甚至三十年后,仍被写进歌里。
其后的岁月里,无论是电影、歌曲、舞台还是广告,皆有诸多可堪自傲的作品。
直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他仍然足够活跃,电影作品频出,舞台之旅仍在继续,手里也仍然有从不间断的广告代言,当真是不容小觑。
但在娱乐性和普遍人气的角度去衡量,他又似乎显得“低调”非常。
比如涨了六万粉丝,都可用“暴涨”去形容。
何解?
郭富城其实是一个,并不惯于“蹭热点”的人。
无论是那个经典的白发挑染“摇头”、一曲循环播放的《梦伴》,还是《野狼disco》那句“在你胸口上比划一个郭富城”,他都视若无睹。
最好笑的,当然就是当年被邀请参加跨年晚会。
他在台下坐着,其他歌手在台上唱“在你胸口上比划一个郭富城”。
而到了全民网络狂欢的年代,他依旧故我。
有人就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富城好歹也是一代天王,怎么社交账号粉丝数量会这么少?
个人认为,原因就在上面一句话。
这个年代,博眼球、求关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行事准则,甚至若在宣传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必然的手段,否则就会被无以计数的资讯和声音淹没。
哪怕你是所谓天王巨星,也同样逃不过这个定律。
当然,这并不是人生所需。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里,沉默以对,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式与态度,每个人的追求不同,选择不一,也并不需要一个框架,去把所有人塑形成为统一的样子。
所以“不蹭热点”的郭富城,可以理解,也弥足珍贵。
但在新电影上映期间,换上一个“说谢谢”头像,与影迷们来一场没有距离的互动,这是一种顺应潮流和顺其自然。
同样也是应有之义。
偶像也好,粉丝也罢。
其实都有自己的追寻、喜好和生活,有深沉、厚重、烦忧一面,也有简单、质朴和爱笑、玩闹一面。
也恰如《临时劫案》这部既“传统”,又“反传统”的港式商业电影。
生活可以很难,但不一定要苦大仇深,反派可以凶狠,但也可以很善良,一怂到底的人,心底可能藏有你不曾看见的勇敢,身份并不是标签,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与心结,却无论何种境况,皆需前行。
这可能就是电影想要讲述的东西,也同时是一种切实的人生态度。
就算负重,也可以笑着前行。
当看见了这一点。
其实可以讲一句,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