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想象一下,时间的长河悠悠流淌,回到了三千年前的那个时代。那时候,中国的土地上,周武王正挥师东进,一举灭掉了商朝。商纣王的叔叔箕子,这位传奇人物,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远赴朝鲜半岛,在大同江边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箕子朝鲜”。

时间快进到战国时期,燕国的勇士们跨过鸭绿江,他们的铁蹄震撼了朝鲜半岛。箕子朝鲜,这个与中原久未交流的小国,面对燕国的威压,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成为燕国的附属国。

历史的车轮继续转动,秦朝灭了燕国,汉朝又接替了秦朝。汉高帝刘邦,这位开国皇帝,将燕国的土地封给了卢绾。卢绾和刘邦,这两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友,一个成为了皇帝,一个成为了燕王,本应是一段佳话。但命运弄人,刘邦病重时,卢绾被诬告谋反,无法自证清白,又担心吕后的权谋,于是带着数千兵马投奔了匈奴。

卢绾的离去,让东北亚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这时,燕国的卫满,带着一群燕国的遗民,逃离汉朝,来到了朝鲜半岛。他们跨过大同江,建立了新的政权——“卫满朝鲜”。

刘邦去世后,卢绾在塞外去世,吕后掌权,汉朝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期。在这个时期,卫满朝鲜抓住机会,不断扩张领土,最终统一了朝鲜半岛,并北上征服了辽东地区。

这个强大的政权,虽然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但其根源和血脉,始终与中国紧密相连。卫满朝鲜,可以说是一个跨越中朝两国,影响深远的东北亚大帝国。

想象一下,当卫满朝鲜如日中天,它的辉煌背后,却为汉朝的东北边疆投下了阴影。在汉朝休养生息的时期,这种威胁尚可忍受,土地和资源的争议可以暂时搁置,共同开发。但随着汉朝的国力日益强盛,这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逐渐转变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霸气宣言。

于是,在汉武帝刘彻成功驱逐匈奴之后,他将目光转向了东北。公元前109年,他派遣楼船将军杨仆和左将军荀彘,分别率领五万大军,从水陆两路向卫满朝鲜发起进攻。

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的抵抗终于崩溃。汉朝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以此巩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从此,中国对朝鲜半岛的统治有了法理上的依据,朝鲜半岛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前行。尽管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逐渐走向衰落。汉四郡,这个汉朝的边疆要塞,也逐渐变得遥远和难以控制。

王莽篡位,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朝,但他采取了“柔治天下”的政策,不愿意在边疆地区展示武力。东汉时期,汉朝的势力范围收缩至长城以内,曾经繁忙的古道也荒废了两百多年。

在这种背景下,东北亚和朝鲜半岛再次出现了权力真空。而这次,高句丽抓住了机会。这个起源于大兴安岭,后来向南迁徙并建立政权的国家,开始逐渐崭露头角。高句丽在丸都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定都,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在东北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

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从箕子朝鲜到卫满朝鲜,再到汉四郡,最后是高句丽。而最终,是曹魏政权重新恢复了对东北亚和朝鲜半岛的控制。

在公元207年,曹操这位汉丞相,以他的远见和策略,开始了一系列重要的工程。他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这两条水道如同生命线,将邺城的兵力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城以北。同时,他还开凿了五百里的山路,疏通了卢龙塞—平冈—柳城的古道,为军队的快速移动铺平了道路。曹操的军队随后登上白狼山,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乌桓的侧翼。

乌桓,这个游牧的部族,趁着东汉时期的边疆收缩,占领了长城以北的广袤土地。他们与袁绍结盟,参与了诸侯之间的战争。袁绍去世后,乌桓甚至收留了袁尚兄弟,准备南下征战,利用袁尚兄弟建立一个傀儡政权。

乌桓的野心勃勃,但他们没有料到曹操的到来。曹操派遣张辽作为前锋,乌桓的军队在张辽的攻击下溃不成军,蹋顿和其他名王被斩杀,胡汉投降者多达二十万口。辽西地区得以平定。

公元238年,曹魏的太尉司马懿率领四万大军渡过辽河,包围了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经过两个月的激烈战斗,襄平城陷落,公孙渊被击败,司马懿诛杀了七千余人,并筑成了京观,成功收复了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辽东地区再次回到了中原的怀抱。

公元244年,曹魏的幽州刺史毌丘俭率领数万步骑,从玄菟郡出发,击败了高句丽王位宫的两万步骑。位宫带着亲信兵马逃窜,毌丘俭攻入丸都,下令屠城,鸡犬不留。

公元245年,毌丘俭再次出征,位宫逃到了买沟(今朝鲜咸镜北道),这是毌丘俭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他兵分两路,一路由玄菟太守王颀率领,向北追击千余里,一直打到肃慎的南部边界,差不多是现在的牡丹江附近。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和带方太守弓遵率领,向南追击,经过两年的血战,曹魏最终彻底夺取了朝鲜半岛,并能够在这里征收赋税、调发兵役,将这片土地纳入了中原的统治之下。

自王莽篡汉以来,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时间,中国在曹魏时期,再次确立了在东北亚的霸权,实现了对朝鲜半岛的实际控制。

曹魏虽然在东北亚和朝鲜半岛建立了短暂的霸权,但这段辉煌并不持久。不到70年的时间,西晋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永嘉南渡等一系列动荡,让曹操、司马懿、毌丘俭的努力化为泡影。东北亚和朝鲜半岛再次陷入了权力的真空。

在战乱中,许多中原的汉人为了寻求安宁,纷纷逃往幽州,甚至加入了鲜卑部族。慕容鲜卑在吞并了宇文鲜卑和段部鲜卑后,迅速南下,建立了前燕王朝。这个过程中,汉人、鲜卑人以及其他游牧部族大量涌入中原,使得东北亚和朝鲜半岛在权力真空的同时,也失去了大量守卫边疆的人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句丽抓住了机会,再次崛起。他们击败了扶余大宗,降服了百济,威逼新罗,建立起了一个东至日本海、西临黄海、南达汉江、北至辽河的庞大帝国。《魏书》中描述高句丽的疆域:“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

高句丽再次成为了东北亚的强权,其威名远播至中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王朝,为了拉拢高句丽,都会册封乐浪郡王或高句丽王。

然而,从历史渊源来看,高句丽并非朝鲜半岛的原生政权,而是源自中国境内的一个地域性边缘政权,只不过它恰好统治了朝鲜半岛。

当隋朝统一中国时,高句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隋朝的严重边患。公元597年,高句丽王高汤得知南陈灭亡后,感到极度恐慌,于是整顿兵马,准备抵抗隋朝的大军。隋文帝杨坚给高汤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

杨坚的话虽然实事求是,但他低估了东北亚的地理条件和高句丽的实力。

原本,隋朝的杨广想要做一件对国家有利的事,但他却是个不懂军事的皇帝。在他还没开始打仗之前,隋朝的军队就已经乱成一团,几十万士兵在路上来来回回,日夜不停,死的人堆满了道路,臭气熏天,搞得全国都不得安宁。

不久后,隋朝的农民起义爆发了,短短八年,杨广就丢了性命,隋朝也灭亡了。

至于恢复东北亚的霸主地位,还有收复朝鲜半岛,这些重要的任务只能暂时放下。

直到唐朝的贞观年间,这个任务才重新被提上日程。

公元641年,唐朝的使者陈大德去了高句丽,那里的隋朝老兵们问他:“我们的家人都还好吗?”陈大德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说:“都没事。”其实,隋朝末年的混乱让人口锐减,哪里还有“都没事”的可能。但这些士兵们只是想要一点心理安慰,听到陈大德的话后,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第二年,高句丽的权臣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了国王,立了新王,自己掌握了大权。他像曹操一样,开始四处征战,和百济联手,占领了新罗的很多城池。新罗没办法,只好向唐朝的皇帝李世民求助。

李世民派了相里玄奖去高句丽,宣读了皇帝的诏书,要求高句丽和百济停止对新罗的侵犯。但泉盖苏文根本不听。

这已经不仅仅是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矛盾了,而是对李世民天可汗权威的挑战。如果今天不处理高句丽,明天突厥可能就要造反了。

所以,为了维护唐朝在东北亚的霸主地位和天可汗的国际秩序,公元644年,李世民决定亲自带领唐军,还有契丹、奚、靺鞨等部族的军队,去攻打高句丽。

李世民出征高句丽,一路攻城略地,拿下了十座城池,还把七万人口带回了中国。在新城、建安、驻驆的三场大战中,虽然斩敌四万,但自家也损失了近两千战士,战马更是损失惨重。李世民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因为没有完全消灭高句丽,心里总觉得有点遗憾。

原因嘛,还是那些老问题:辽东那边的冬天来得早,草都枯了,水也冻了,士兵和马匹都不好待。而且粮食也快吃完了,所以李世民只好下令撤军。

在撤军的路上,士兵们在暴风雪中过河,不少人因为湿透了而冻死。李世民心疼士兵,就下令在路边生火,让他们取暖。

尽管如此,李世民的这次行动还是让高句丽元气大伤,他们的势力范围被迫向南收缩,从一个在东北亚称霸的强权,变成了只在朝鲜半岛上有点影响力的政权。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