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届阿根廷总统米莱此前极端反华言论频出,宣称一上台就要与中国“断交”。消息一出,中方高层立即祝贺其当选,亮明立场,希望推动双边关系。
没想到,米莱立即改口,否认曾与中国“吵架”,还为经贸往来敞开大门。种种迹象表明,米莱意欲迎合西方势力,又顾全国内经济利益,懂得弹 动“中美博弈”的空间。中阿关系或将经历一番波折,最终回到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
巴西与中国分别是阿根廷的第一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即便米莱有意拉拢美国,可替代性也几近为零。
这无疑令这个政治新秀左右为难:一边高举“西方价值”,一边面临巨额贸易利益。功利的阿根廷商人想必也难以苟同其意识形态的极端立场。
这种困境在米莱的助手蒙迪诺身上尤为明显。此人辞藻激进,甚至宣称上台后直接“终止”与中巴两国联系。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一番话音未落,她便被迫改口,表示“误解”了米莱,不存在所谓“断交”。种种迹象表明,米莱团队已意识到言过其实的荒谬,视察了当前所处的现实境遇。
不难看出,米莱一众的改口风当中,塑造了一定的空间。在此空间里,中阿双方都必须慎重。
米莱试图将外交政治与经贸往来割裂开来,单方面向西方倒戈,另一方面,中方必须亮明态度,牢牢守住双边关系的底线。
展望未来,中阿关系面临的一大障碍,恐怕就是米莱及其团队的政治立场。他们一再宣称西方是阿根廷的“盟友”,微妙地暗示不想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在几次“反复无常”后,中方虽然仍致以礼貌的善意,但也绝不会不戒备防范。毕竟,国家间关系的成败,终归取决于最大的共同利益。
阿根廷方面似乎也已窥见此中。米莱虽多次强调“民主价值”寥寥,但立场每次被提及时都趋向于稀释。
甚至有迹象表明,米莱想要学会居中博弈,来获取一时利益。这种冷热观望的立场,几乎就像曾今朴槿惠当局一般。种种迹象表明,米莱恐难驾驭它手中名为“反华”的政治工具。
米莱及其团队或将继续此番“反复无常”。但长期来看,双边关系的重回正轨只是时间问题。
中方必将继续发出友善信号和实质性举措,考验米莱是否同样注重国家经济利益。而一旦米莱继续“东拉西扯”,阿根廷国内也必将产生巨大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