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1973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东郊的一处墓地原本平静如水,直到有朝一日,这里因为要兴建一座新的石灰窑而被迫停止了它数百年的宁静。

根据政府的指示,这片地必须腾出来开始施工。然而当工人们刚刚动手时,附近村民纷纷前来阻拦。

原来,在这片墓地里,有一座据传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墓,村民们认为不能随意挖掘,唯恐触犯忌讳。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政府和包拯后人那里。包拯后人表示会派人来迁移包公墓,而政府也联系了当地的考古专家前来会同进行墓葬迁移。

考古专家们对此非常重视。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深受百姓爱戴。如果他的墓地遭到破坏,不仅对其后人和包姓宗亲是种亵渎,也是对国家历史文物的不负责任。

然而当专家们来到墓地一览,却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包氏家族墓群,数以百计的墓穴密密麻麻排布,要找到包拯的真身葬处并非易事。

经过认真勘察,考古专家决定还是从一座不起眼的小墓开始着手。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座墓室的石门,然后一件惊人的发现摆在了专家们面前——墓内放着一口造价不菲的金丝楠木棺材!

在古代,金丝楠木是墓葬中的奢侈品,只有身份非凡的人才有资格使用。这已然证实墓主人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随后,两块残破的墓志铭被发掘出土,上书“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志铭”。墓主人的身份似乎昭然若揭了。

然而当考古队小心翼翼移开棺盖时,却让所有人悲痛不已——这口价值连城的棺材已经破损不堪,里面的遗骨也只剩零星残骸,显然早就被盗墓贼糟蹋一空。

根据墓葬规格,考古专家们认定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包拯夫妇的长眠之地。但就在他们彻底确证时,一个老人的现身却让墓主人的身份再次被打上问号。

这名老人自称是包拯墓的守墓人,他的祖父就已在这里工作。老人说,由他家世代守护的包公真墓,其实就在不远处的一处油菜地里。

在老人的指点下,考古队来到了那处油菜地。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座规模更大更气派的古墓。

这座墓室以石板分门别类,墓内整齐地排放着包拯生前的文物遗物。最关键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件“十二石佣”,这是只有二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享用的陪葬品,与包拯的身份不谋而合。

至此,考古专家可以确定,这才是包拯的真身葬地。而那座首先发掘的墓,很可能是包拯生前为了防盗而特意设置的假墓。

然而,即便选择了这种迷惑敌人的手段,包拯最终还是未能逃脱被盗的厄运。在这座真墓中,大量挖掘的痕迹表明,盗墓贼还是在包拯死后找上了门来。

或许,这也许就是包拯生前重刑推行,积怨太多的代价。据记载,包拯在世时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却也因此得罪了朝中许多权贵。

这些人眼见包拯去世,便要在其墓上泄愤。为此,包拯在临终时留下遗嘱,要求后人在多处布置假墓,以迷惑冤家。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过被毁坏的厄运。

看着这残破的墓穴,人们不免感慨,一代清官也难逃墓碑被击的命运。包拯爱民如子,却始终没能在死后得到一方安宁。我们亦应铭记包公忠诚为民、廉政清明的精神,在今日更加弘扬光大。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