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1894年,当时还是晚清时期,杭州知府计划修缮“涌金门”。

当施工人员在清理涌金门附近淤泥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十分坚硬的“青膏泥”。

青膏泥,又称白膏泥,学名微晶高岭土,它质地细腻、密封性好,自秦汉时期开始,这种泥土常用作墓葬的封土。

看到青膏泥,有经验的施工队员料想一定会有墓葬。果不其然,在其继续挖掘过程中,一座棺椁赫然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在这座棺椁上,赫然刻着“武松之柩”四个大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武松的墓葬?众人不敢贸然开棺,只能将此事上报知府。

当时的知府大人是一个文化人,十分仰慕武松的侠肝义胆,他最后秉承着“死者为大”的原则,命令工人又把武松的灵柩埋了回去。

“武松墓”被打开

1942年,杭州当地官员在西泠桥边为武松重新修建了墓葬,并立有墓碑。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城市迎来快速发展。杭州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决定将武松墓,以及西湖周边的其他墓葬进行一次搬迁。

于是1964年,也是趁此机会,武松墓的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当武松的棺椁被打开后,眼前的一幕令众人大惊失色。棺椁内除了一堆森森的白骨外,几乎没有陪藏品。同时白骨凌乱而诡异,尸骸上还遍布有大大小小的伤痕。

根据专家对遗骸的研究判断,棺椁中的武松与《水浒传》中的记载完全不符,水浒传中武松身长九尺,约1.9左右;而实际的武松身高普通,甚至还偏矮,顶多只有1.6米。

由此看来,《水浒传》小说中的记载,不太符合历史事实。

关于这一点,其实1946年在河北邢台清河县城东8公里发掘的武大郎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真实的武大郎与《水浒传》中记载的也完全不符。

真实的武大郎,不仅身材不矮小,相貌还十分英俊,并且还是当时有名的清官县太爷。

另外,武松的遗骸是健全的,并没有失去胳膊,由此也可以断定《水浒传》中“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情节也是虚构的。

历史上真实的“武松”

关于历史上真实的武松,在他的墓志上我们可以略见一斑。

墓志记载,公元1055年,武松出生于河北邢台清河县一户贫苦人家。这和武大郎出生地一模一样,可以断定是真的。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