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现今,美债违约风险加大,不少国家纷纷抛售。最近,美国媒体披露,中国在大肆抛售美债达1700亿同时,现今却买入1200亿美债,我国究竟是有何考虑呢?

增持美债,再度救援?

美国一度认为是中国向美国伸出援手吗?

美国之所以有这样想法,是因为早在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我国放下“仇恨”,伸手大量购入美债。

但让国人心寒的是,美国不但没有怀有感恩之情,还“恩将仇报”,对我国一直在各国方面进行打压,对高科技产业进行制裁封锁。

纵观2022年,全球经济萎靡,加上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美债价格持续下跌。

而这一系列传导机制又向美国和欧洲银行业蔓延。

自硅谷银行宣布暂时关门之后,接连几家银行宣布破产,其中欧洲瑞信事件更是对欧美银行业债券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

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也因此受到冲击。

毕竟80%商业房地产贷款来自小规模银行,而银行危机无疑会增加还款拖欠率。

世界各国为了避免损失,纷纷在国际储备中选择减持美债。

就在4月17日,美国财政部公布2023年2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其中美债两个最大海外“债权国”又纷纷减持。

日本在本次减持中,金额达到226亿美元,减持至1万亿美元。而中国持有美债降至约8488亿美元。

其实,面对世界各国纷纷减持,美方不会坐视不管,“自由主义至上”可能在当美国自身利益受损时就是“选择性失效”。

美财长耶伦多次表示,计划访华,尽管表态在各方面领域进行合作,但要求美债估计是合作重点吧!

我国是服软了吗?中国大肆购买美债又去救助美国了吗?

我们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因素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美债的品种包含了美国国债和机构债等等,这次我们购买的不是美国的国债,而是机构债。

美债是美国财政部发行的,而机构债是美国政府下属部门为了基础设施建设或房地产而发行的债券。那么我们为什么购买呢?

为什么购买美国机构债?

我国购买了1218亿美元的美国机构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过去,为推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美国政府成立了房利美和房贷美。

这“两房”主要业务是从银行手中收购符合他们要求的住房贷款和住房抵押,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发行到市场上去进行售卖。

而这“两房”成了美国机构债券主要发行方。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不流动的固定资产和未来收益进行资产证券化,使之变成金融产品,将流动性变得更加顺畅。

2008年,尽管发生了由房地产导致的次贷危机,但这些发行的债券依旧刚性兑付,“坚如磐石”。

其债券安全性仅次于美债,享有很高信用评级,也使得受到中国投资者的认可。

近些年来机构债券发展速度放缓,在美债券市场比例由25%下降了近5个点。

原因在于,美国政府一方面是吸取2008年次贷危机教训,避免发生房地产泡沫;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冲击,美国银行需求下降,以及众多因素叠加影响,导致机构债收益甚至低于其他固收金融资产。

尽管这样,相比美国国债收益率和利差,机构债依然有吸引力。

去年以来,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机构债相较美国国债,额外收益相较2021年底上涨了两倍。

依据统计,在美国,包含两房债券在内的机构债,相较国债收益率高出28个基点。

正是收益较高,我国才大量买入机构债,另外有业内人士估计,中国今年将有可能继续购买近750亿美元机构债。

另外,尽管美国国债和机构债都属于美债,其实在实际作用是区别很大。

世界各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是因为,在当今,国际贸易绝大多数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支撑霸权美元的基础是美债,而支撑美债的基础是美国军事“拳头”。

而在结算后,若直接将结算后的资金注入本国就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为此各国选择相对在国际市场都“认可”的美债,将结算后的美元购买美债。

中国减持美债示意图(2022.2-2023.1)

截止今年2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在外汇储备占比降至26%。

这也说明我国正逐步减少对美债的过度依赖,优化外汇储备配置。

而我国选择美国机构债也是因为本身收益率较高,并且性价比较高,相较于美国国债,更具升值或保值能力。

那么近年来,为什么世界各国大幅减持美债?

抛售美债大势所趋

全球各国纷纷抛售美债,不是偶然。

现今,美元霸权体系已经开始动摇,美国美债已经不是“香饽饽”了!

近日,高盛首席经济专家Jan Hatzius在报告中指出,4月美国税收或将不及预期,债务上限危机可能提前到6月。

作为美国违约风险的信号灯,美国主权CDS(信用违约掉期)其价格处在10年历史高位,这就意味着美国政府未来很有可能有债券违约的风险。

美国政府上限问题正在对美债造成破坏,若美债发生违约风险,其后果不堪设想。

早在今年1月,美国政府债务就达到法定限额31.4万亿美元,若不提高债务限额,一旦美国财政部采取的非常规措施耗尽,无疑将对美债利息偿还造成实质影响,并且会使美债被动违约。

4月税收若不及预期,就会导致美国政府违约日期提前。

尽管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大概率不会发生违约风险。

中国持续清仓美债,但近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却呼吁中方应尽快同意与布林肯进行会谈。

这与刚刚访华结束的法国马克龙,完全形成对比,在返程飞机上就呼吁,欧盟必须摆脱对美国依赖。

在这个背景下,德国外长给中国“捎话”,除了因为德国国防军事对美国依赖导致的外,主要原因是美国希望通过“捎话”,传达对话信号。

毕竟今年2月,中国已经减持美债到8488亿美元了,而美国国内金融风险较大,经济一直萎靡不振。

美国尽管通过去年以来持续加息,通胀率在3月为5%,为近两年最低水平,但依然高于预期。

现今,美国急需与中国搞好关系,至少在抛售美债方面。

中美商品贸易趋势图(2000-2022)

中国之所以增持美国机构债,其实也和中美两国贸易有关。

尽管贸易战还在持续,但美国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毕竟两国贸易往来使用的还是美元。

鉴于此,持有一定数量美债或美元,其实也是为了满足贸易需求。

不可否认,我国尽管一直减持美国国债,但也在增持大量美国机构债,在一定程度说明,现今国际贸易和支付市场上,依然没有可以替代美债的金融投资产品。

现阶段,我国一直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这一条路必将“布满荆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使用逐步增加,越来越受到各国青睐。

在2023年2月SWIFT公布的货币支付体系中,人民币位居第五位。

今年,从中阿石油支付使用人民币挑战美元地位,到巴西宣布与中国直接本币结算,再到近期孟加拉国将以人民币偿还俄罗斯核电站贷款。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