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1950年,由于武装冲突不断升级,朝韩战争全面爆发。与此同时,美国想要迫使中国停止攻打台湾的渡海战役,派兵进入了台湾海峡。

中国感受到了美国的威胁,抗美援朝战争由此打响,这场战争共有130多万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战场进行作战。

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将美帝国主义赶回了三八线,中国、朝鲜、美国的代表正式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宣布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

停战协议虽然已经签订,但是在战争之后的五年里,我国志愿军依然留在朝鲜,坚守防备美军的反击。

再加上朝鲜战乱结束后,重建工作的负担严重,志愿军也在帮忙朝鲜人民家园的重建,直到1958年,中国军队正式宣布退出朝鲜。

想要一次性解决百万部队的调动,需要耗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除去这些甚至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

仗虽然已经打完了,但是战士们回国后如何安置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毛主席派“羊”入朝

1953年4月,在中南海办公室,毛主席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出了一项命令: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参加朝鲜战争。

杨勇在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有着非常丰富的战斗经验。

曾经在湘江战役中,杨勇负责全力掩护主力军渡河。

在与比自己部队数量多出好几倍的敌人作战的时候,杨勇被子弹击中了右大腿,他强忍剧痛,面不改色地将弹片拔出,最后还带领手下战士们与敌军进行肉搏,并成功完成任务。

在抗日战争中,杨勇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杨勇指挥的“吕梁三战三捷”是他的军事指挥生涯里最为精彩的战役。

1938年初,杨勇率领686团跟随主力师建立吕梁山革命根据地。

九月,日军第108团部队也来到了吕梁山地区,日军集结了大量弹药粮食物资,想要渡过黄河对陕甘宁边区进行扫荡。

杨勇得到消息后,经过研究,他准备在薛公岭一带伏击日军队伍,然后切断前线日军的后方补给。

薛公岭的对面就是日军的碉堡,为了不造成大的伤亡,杨勇决定在拔掉碉堡的同时对日军进行阻击。

于是杨勇率领部队提前在薛公岭进行埋伏。

9月14日,日军冲进了杨勇的包围圈,杨勇命令迫击炮轰击日军为掩护车辆的碉堡,3发炮弹放出,碉堡飞上了天。随后杨勇率领部队在前方冲锋,与日军浴血奋战。

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200多名日军全部被歼灭,而且还击毁了载有日军的军用物资的汽车20辆。

当第二天日本援军赶来的时候,全部扑了空,只剩了满地的日军尸体。

为了给前线支援,日军在第二天冒险前进。这时候他们出动了20辆装甲车,拉了满满的粮食弹药,从汾阳城向西行进。

日军已经吃过一次亏,在经过薛公岭的时候一定会事先重点排查。杨勇正在研究地图,与下属商量这次在哪里埋伏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

彭雄在信中说补充团已经在油房坪设置了埋伏,希望能给后方战士们表现的机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杨勇决定作出撤退。

结果不出他所料,日军在对薛公岭的地带进行了全方面的重点排查。

可是令日军没有想到的是,油房坪附近已经有了大量埋伏,当日军一进入埋伏圈,后方战士们就开始了猛攻。

日军措手不及,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的慌忙撤退。最终我军大获全胜,俘获了9辆装甲车。

已经吃了两次亏的日军变成了惊弓之鸟,连忙在公路重点地段都设置了重兵据点,时刻戒备着。

杨勇这次改变了战术,决定冒个险,把这次的伏击地点设在了敌军所在的王家池附近,在他们眼睛底下潜伏,打他个出其不意。

9月20日,日军的800骑兵首先进入了伏击区,炮车、步兵还在险要地段警惕着。

这时候杨勇指挥部队突然开火,一部分兵力在拦头击尾,另一部分主要兵力从中间分割。

战斗以杨勇部队胜利而结束,在这场战斗里歼敌800余人,日军指挥官也成了战死鬼,杨勇还缴获了大量物资。

其实在朝鲜战争开始的时候,杨勇就跟中央提过要求,想要参加志愿军,但是他当时在大西南剿匪,实在是脱不开身。

周恩来也曾经对毛主席建议:要把“三杨”拿出去,来个“三杨开泰”。但是杨得志与杨成武已经先后奔赴朝鲜战场,于是杨勇就一直在等待机会。

在1953年,在朝鲜停战谈判达成一致时,正准备签字,没想到的是李承晚不甘心战争就这样结束。

他公然破坏协议,扣留了大批人民军,制造了很多战俘事件。并且还在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全面的军事进攻。

于是毛主席在这个时候想起了周恩来的建议,他想到:再派一个“杨”过去,美国就彻底输了,于是主席发出命令,杨勇这才被允许进入朝鲜作战。

1953年5月11日,杨勇乘坐火车来到了安东,然后又换乘吉普车,驶过了长长的鸭绿江大桥,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指挥“金城战役”

金城战役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最后一场大战。

为了把李承晚逼回到谈判桌上,彭德怀提议:再歼李伪军15000人,对他们进行严重打击。中央批准,认为打击伪军极为必要。

杨勇入朝不久,就冒着战火深入前线了解调查地形与敌情,对战局已经非常熟悉。他在志愿军总部的指导下,指挥了“金城战役”,并决定由第20兵团和第9兵团的24军作为反击主力军。

杨勇打仗有个特点,就是打仗必须要打大仗,必须打出个名堂。杨勇曾给秘书说:“这个仗必须要打好,如果打败了就撤我的职,我承担主要责任。”

经过杨勇的反复研究,他把金城战役的突破点选在了金城以南的地区,这个地区是敌我战线向北的突出部,南朝鲜军担任防御的首都师。

而且在这个地方有完整的坚固环形防御体系。

杨勇把自己的兵力进行了精心部署,把兵团的5个军组成了3个作战集团,分别是中央集团、西集团、东集团,还留有一个师作为兵团预备队,然后明确了各部队的任务行动。

1953年7月13日的黄昏,志愿军的千余门大炮一齐向敌军发出轰鸣,一道道闪电雷光飞向敌阵,瞬间红透半边天。

杨勇带领兵团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完全出敌意料。经过一个小时,志愿军突破了敌军的防御前沿阵地。

虽然武器弹药装备都没有敌军强,还没有航空军的支持,进攻的地势也是易守不宜攻的高山深沟。

但是杨勇抓住了敌军的薄弱部位,带领3个突击集团全部突破了敌防线。

7月27日,20兵团成功收复了金城以南地区,突破了敌军15公里的防御,击退了兵力反扑千次,歼敌52000余人,给敌军带来了沉重打击。

由于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李承晚与美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李承晚埋怨美国见死不救,而美国骂李承晚无能。

就在杨勇看到战局基本稳定,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邓华打来了电话:“解方同志传来消息,说敌人被打哇哇叫,准备签字了,我看你们也停下来吧,别打了。”

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朝鲜人民军司令官金日成、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统战协议上正式签字,停了两年多的停战协议终于顺利签订。

志愿军将士分批回国

《朝鲜停战协议》虽然顺利签订,但是毛主席依然是忧心忡忡。

首先是因为担心美国会单方面撕毁协议,然后就是数量庞大的志愿军在回国之后该怎么安置,最后就是朝鲜战争上民众死亡过多,群众的家园被摧毁严重。

朝鲜已经经历了数年战争的折磨,基础设施已经被摧毁不成样子,但是朝鲜的经济实力不足,资源也是有限,仅仅依靠朝鲜人民,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的。

最后朝鲜政府请求我国继续驻扎,毛主席就决定了让志愿军战士们留在朝鲜支援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这时候的美国开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把中国驻守当作借口,到处造谣中国想要占领朝鲜。然而事实上是美国军队打算长期驻扎在韩国。

为了帮助朝鲜缓解压力,中国向朝鲜陆续支援了有几万吨的物资,以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而在朝鲜的志愿军们也开始在朝鲜的土地上进行农作物种植。在他们完成了巡警任务后,都会积极地帮助当地人民修建房屋。

在这三年的朝夕相处下,中朝两国的关系也更进了一步。但这毕竟是中国军队,几年过后,朝鲜开始向中国提出撤军的请求。

1957年,毛主席和金日成在莫斯科达成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8年全部撤回国内。

于是志愿军在什么时候撤出朝鲜?用什么方式撤出?撤出后又该怎么安置?这些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时的朝鲜半岛已经停战几年,双方已经不再起冲突了,但是一旦志愿军撤出,如果美国军队趁机发动战争,又尾随追击志愿军,这又该怎么办?

军令如山,撤军的命令一下,志愿军总部不得不从。但是总部对战士们回国后的安排非常苦恼,安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军中战士们意见不一,大家对自己未来的去向感到迷茫。

彭老总一直思考此事,但始终没有想到妥当的处理方法,因为他知道撤军的安置问题是关键中的关键,一旦处理的不好就很容易引起变故。

这时候杨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当时的局势下,杨勇建议让志愿军分成三个批次回国。

先在东北设置一个军区,第一批志愿军就近安置在东北地区,随时保持机动状态。一旦美国再次发起战争,这一批战士们就可以迅速加入战场进行反击。

第二批回国志愿军安置在济南一带,在这里放一支经历了实战的军队,充实军力,能够保证新中国的安全。

第三批志愿军安置在武汉,这里交通便利,方便军队进入西南,增强西南的防务。

杨勇的想法与粟裕不谋而合,粟裕强调,可以根据需要,第二批志愿军可以向华中、四川等地进行安置转移。彭老总同意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于是把这一建议上报给了中央,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同意了杨勇的志愿军回国计划。

为了能让各国有所顾忌,中朝双方公开发表联合声明。从1958年3月起,中国的第一批志愿军开始陆续按照计划进行撤离。

1958年春节,周总理和陈毅来到了朝鲜慰问志愿军。

杨勇又向周总理提了一个建议:希望能将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的时间往后延一延,在1958年10月25日撤离,这时候正好是出战八周年,具有纪念意义。

周总理向中央提出杨勇的建议,中央同意了。

在准备撤退事宜中,杨勇要求志愿军做到“交好、走好、到好”。

要把自己的私人物品和武器装备以外的物品交给朝鲜人民军,要安全撤出朝鲜,回到国内要服从国家的需要。

志愿军的撤退十分顺利,第一批志愿军被国家安排在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有的军队还被秘密转移到戈壁滩,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贡献。

第二批志愿军继续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第三批战士则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在回国后,志愿军们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军区对他们也是十分重视。而且在鸭绿江的一侧建立了一座凯旋门,用来欢迎在外征战的将士们顺利回国。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