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弃爱情终身不嫁、只埋头于小说创作的奥斯汀已经步入晚年,她被读者包围,享受着周围的盛赞,而她的表情却与当年的拉德克利夫一模一样。那么现实真是如此吗?即使晚年的奥斯汀果真...相关资源:- 点击获取
以《傲慢与偏见》、《爱玛》、《劝导》等长篇佳作获得英国上下一致赞赏的女性作家简·奥斯汀初次在家人朋友面前朗读自己撰写的小说时刚刚14岁。那一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
电影《成为简·奥斯汀》(朱利安·杰拉德导演,2007年公映)讲述了这位女作家短短41年人生中唯一、却只能开花无法结果的哀伤恋情。
作为当时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子,奥斯汀不但接受了高等教育,还深受家人的宠爱。但是身为牧师的父亲在养育8个孩子时却也承受着不小的经济压力。
一名出身富贵的青年向奥斯汀求婚。当她打算拒绝时,父亲说出了一句无奈而现实的话:“世上最能摧毁人心的是贫穷。”
这句话中提到的“贫富”问题可谓贯穿整部影片。
奥斯汀的男友也是个穷小子。他在自己以及父母弟妹全都靠叔叔接济的情况下学习法律,根本不敢忤逆叔叔的意思。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一对贫穷的恋人如果不各自与有钱的对象结婚,未来注定一片黑暗。剧中奥斯汀拜访安·拉德克利夫(英国哥特式小说女作家。代表作《林中艳史》《奥多芙的神秘》《意大利人》等。)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拉德克利夫是当时罕有的女性作家,她创作的哥特风恐怖小说极受欢迎,令其收入颇丰,完全是奥斯汀所憧憬的成功职业女性。
拉德克利夫虽然鼓励了内心充满希望的、年轻的奥斯汀,可她看起来却一点也不快乐,反而显得有些精神恍惚,仿佛被慢性的疲劳感侵蚀着身体。可怕的是,这样的表情在影片末尾再一次映入观众的眼帘,这次居然出现在奥斯汀的脸上。
放弃爱情终身不嫁,
只埋头于小说创作- 此时
奥斯汀已经步入晚年,她被读者包围,享受着周围的盛赞,而她的表情却与当年的拉德克利夫一模一样。
那么现实真是如此吗?即使晚年的奥斯汀果真面露疲态,我也愿意相信这是致命的疾病在作祟。因为即使远离婚姻,即使无法得到作为女人的平凡幸福,奥斯汀也一定拥有远胜于这些的“创作之乐”。
